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íng jí yǐ fù
成语注音:ㄧㄥˊ ㄐㄧˊ ㄧˇ ㄈㄨˋ
成语简拼:YJY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蠅集蟻坿
成语解释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成语用法
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蝇营蚁聚、蝇攒蚁附
成语接龙
蝇集蚁附→附肤落毛→毛举细故→故家乔木→木梗之患→患至呼天→天王老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毛遂自荐→荐贤举能→能言快说→说白道绿→绿草如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涨船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不暇暖→暖衣饱食→食生不化→化民成俗
成语造句
(1)宝宝写不出成语“蝇集蚁附”,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2)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蝇集蚁附”几个大字。
(3)翰堂中学的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蝇集蚁附”。
(4)小会不会写成语“蝇集蚁附”的最后一个字。
(5)兴晧大哥哥给槿炆和姐岑讲了“蝇集蚁附”的典故。
成语出处
《明史·阉党传·崔呈秀》:『暮夜乞怜者,莫不缘呈秀以进,蝇集蚁附,其门如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蚁附蚁附:也叫蚁傅。(1)象蚂蚁成群地附着在东西上。比喻附和的人很多。(2)旧时形容军士攀登城墙,如蚂蚁附壁而上。
集集:jí 1、<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2、<动>泛指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4、<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集。』5、<动>召集。《冯婉贞》:『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6、<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7、<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8、<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9、<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10、<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11、<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集字] (1)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2)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3)集经文中字,以成摹本。
蚁蚁:yǐ(1)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姓。
附附:fù 1、<动>附着。《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2、<动>靠近;贴近。《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3、<动>依附。《信陵君窃符求赵》:『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4、<动>归附;归顺。《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5、<动>捎;寄。《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附益] 增益。
蝇蝇:《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集韵》□余陵切,音僌。《说文》虫之大腹者。《陆佃云》蝇交其前足,有绞绳之状。《埤雅》青蝇乱色,苍蝇乱声。《诗·小雅》营营青蝇。〈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汉·隗嚣传》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可以绝羣。《扬子·方言》蝇,东齐谓之羊。《十六国春秋》苻坚议赦,有一大蝇入自窗间,集于笔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即向苍蝇也。又蝇虎。《古今注》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蝗,一名蝇豹。又人名。《列子·汤问篇》甘蝇,古之善射者。《集韵》或作□。考证:(《列子·殷汤篇》)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集集:《戌集中·隹字部》(古文)雦《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秦入切《集韵》《类篇》籍入切,□音箿。《说文》本作雧。羣鸟在木上也。《诗·周南》集于灌木。又《广韵》就也,成也。《书·武成》大统未集。〈传〉大业未就。《诗·小雅》我行既集。〈笺〉集,犹成也。又《韵会》亲也。《孟子》是集义所生者。〈注〉集,亲也。又《广韵》衆[音zhòng]也。又《广韵》安也。《史记·曹参世家》问所以安集百姓。又《玉篇》合也。《广韵》聚也,会也,同也。《史记·秦始皇纪》天下云集响应。《前汉·鼂错传》动静不集。〈注〉师古曰:集,齐也。《史记·司马相如传》鳞集仰流。又《左传·昭二十三年》险其走集。〈注〉走集,边境之垒辟也。又《前汉·艺文志》刘歆总羣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注〉师古曰: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韵会》文集,文所聚也。唐有子史经集四库。又州名。《广韵》汉宕渠县,梁恭帝为集州。又《广韵》姓也。汉有集壹。又《韵补》叶疾救切,音就。《诗·小雅》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犹,于救切。又叶昨合切,音亲。《诗·大雅》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考证:(《左传·昭二十三年》险其走集。〈注〉集,谓边境之垒辟也。)谨按注中集上脱走字下多谓字。今照原文改走集边境之垒辟也。
蚁蚁:《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舣。《说文》作螘,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螘,齐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名□,即飞螘也。《古今注》河内人□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尔雅》本作螘。《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
附附:《戌集中·阜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驸。《玉篇》依也,近也,着也。《广韵》寄附。《集韵》托也。《易·剥卦》山附于地。《礼·乐记》附亲万民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其附于□者,归于士。〈注〉附,丽也。《孟子》附於诸侯曰附庸。又《玉篇》附,益也。《论语》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前汉·诸侯王表》设附益之法。〈注〉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按《说文》附益作坿字,泥。又《广韵》姓也。晋有附都。又转附,山名。《孟子》吾欲观於转附朝儛。又附耳,星名。《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又高附,国名。《后汉·西域传》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国也。又附子,药名。《前汉·外戚传》即捣附子,齎入长定宫。又与祔通。《礼·亲记》大夫附于士。〈注〉附,读为祔,祔祭也。又《唐韵》符又切《集韵》扶富切,□音覆。《说文》附娄,小土山也。又《夏侯惠·景福殿赋》曾栌外关,榱桷内附。或因势以连接,或邪诡以盘构。又《集韵》薄口切,音瓿。《玉篇》附娄,今作培。《集韵》或作□。又与胕通。亲戚曰肺附。《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又《集韵》芳无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注详子部四画。又叶音府。《诗·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后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考证:(《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谨照原文幸托改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