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缩卷舒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íng suō juǎn shū成语简拼:YSJ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盈縮卷舒
成语解释
有余、不足、弯曲、伸展。泛指余亏、伸屈、进退、长寿、夭折等意。
成语接龙
盈缩卷舒→舒筋活络→络绎不绝→绝裾而去→去害兴利→利喙赡辞→辞穷理极→极目四望→望尘不及→及溺呼船
成语造句
(1)家爷爷给他的外甥和孙子讲解了“盈缩卷舒”的历史典故
(2)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盈缩卷舒”几个大字。
(3)龙龙不会写成语“盈缩卷舒”的最后一个字。
(4)荣成十八中的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盈缩卷舒”。
(5)小磊写不出成语“盈缩卷舒”的拼音。
成语出处
《淮南子·俶真训》:『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盈盈:yíng 1、<形>满。《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形>圆满。《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长也。』3、<形>旺盛。《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4、<形>富裕。《汉书·马援传》:『致求盈余。』[盈盈] (1)仪态美观。(2)清澈透明。(3)含情的样子。
缩缩:suō 1、<动>捆束;用绳子捆起来。《诗经·绵》:『其绳则直,缩版以载。』2、<动>收缩;蜷缩。《教战守策》:『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3、<动>退缩;减退。《过小孤山大孤山》:『又秋深潦缩。』4、<动>滤(酒)。《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气] 收敛盛气,形容畏惧。
卷卷:juǎn 1、<动>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动>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3、<动>席卷;全部盗取或侵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juàn 1、<名>书卷;书籍。《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2、<名>整部书的一部分。《<指南录>后序》:『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3、<量>表示文书、书籍的单位。《木兰辞》:『军书十二卷。』4、<名>试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卷,即而署第一。』
舒舒:shū 1、<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舒。』2、<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盈盈:《午集中·皿字部》《唐韵》以成切《集韵》《韵会》怡成切《正韵》余轻切,□音嬴。《说文》满器也。《博雅》满也,充也。《易·丰彖》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诗·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左传·庄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礼·礼运》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又《祭义》乐主其盈。〈注〉犹溢也。又《扬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鲜冽水之间,凡言呵叱者,谓之魏盈。又国名。《山海经》大荒南有盈民之国。又州名。《唐书·地理志》诸蛮有盈州。又姓。晋栾盈之后。又古通作嬴。《正韵》盈缩,过曰盈,不及曰缩。《史记·蔡泽传》进退盈缩。《天官书》作嬴缩。《古诗》盈盈楼上女。〈注〉盈同嬴,容也。又叶与章切,音阳。《张籍·祭韩愈诗》新亭成未登,闭在庄西厢。书札与诗文,重叠我笥盈。《说文徐注》夃,古乎切,益多之义也。古者以买物多得为夃,故从夃。买物多得当为□字。
缩缩:《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六切,音蹜。《说文》乱也。一曰蹴也。《尔雅·释诂》纵缩,乱也。〈注〉纵放掣缩,皆乱法也。《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间缩溜北面鼓之。〈注〉缩,从也。溜以东方为从。古文缩为蹙。《礼·檀弓》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注〉缩,从也。又《尔雅·释器》绳之谓之缩之。〈注〉缩者,约束之。《诗·大雅》缩版以载。又《仪礼·郊特牲》缩酌用茅。〈注〉缩,去滓也。《左传·僖四年》无以缩酒。又《孟子》自反而缩。《赵岐注》缩,义也。《朱子·集注》缩,直也。又《战国策》缩于财用则匮。〈注〉歉也,赢之反也。又《释名》齐人谓车枕以前曰缩,言局缩也。又《玉篇》退也,止也。又《广韵》敛也,短也。又姓。《战国策》安陵人缩高。又《韵补》叶式律切。《班固·幽通赋》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斡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赢缩。考证:(《左传·僖元年》无以缩酒。)谨照原文元年改四年。
卷卷:《子集下·卩字部》《唐韵》居倦切《集韵》《韵会》古倦切《正韵》吉掾切,□音眷。《说文》厀曲也。又书卷。《扬子·法言》一卷之书,必立之师。《增韵》可舒卷者曰卷。编次者曰帙。又《唐韵》居转切《集韵》《韵会》《正韵》古转切,□眷上声。《广韵》舒卷之卷。《韵会》或作卷。又卷耳,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又卷舌,星名。《前汉·刘向传》客星见昴卷之间。〈注〉师古曰:见於昴与卷舌之间也。又《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逵员切,□音权。《集韵》曲也。《诗·大雅》有卷者阿。又《中庸》一卷,石之多。〈注〉犹区也。又《韵会》大卷,黄帝乐名。《周礼·大司乐注》卷者,卷聚之义。又通作惓。《前汉·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又《集韵》《韵会》《正韵》□驱圆切,音□。《集韵》县名,在河南。《前汉·周勃传》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又《集韵》一曰冠武。又《正韵》古本切,音衮。《礼·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舒舒:《未集下·舌字部》《广韵》商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书。《说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扬子·方言》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又《广韵》缓也,迟也,徐也。《尔雅·释诂》舒,叙也。《诗·大雅》王舒保作。〈传〉舒,徐也。《释文》舒,序也。《礼·玉藻》君子之容舒迟。〈疏〉舒迟,间雅也。《淮南子·原道训》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注〉舒,详也。又《尔雅·释诂》绪也。〈注〉又为端绪。又《韵会》散也,开也。又国名。《诗·鲁颂》荆舒是惩。〈疏〉舒,楚之与国。《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注〉舒国,今庐江舒县。《韵会》唐置舒州,宋改安庆府。又《左传·襄二十三年》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注〉寿舒,莒地。又姓。唐舒元兴。又鼎名。《左传·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监。〈疏〉舒鼎,鼎名。又《博雅》月御谓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启旦,望舒曜景以灼夜。又《礼·内则》舒鴈翠,鹄鴞胖,舒凫翠。〈注〉舒鴈,鹅也。舒凫,鹜也。又《韵会》通作荼。《史记·建元以来侯表》荆荼是徵。〈注〉荼,音舒。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斵目必荼。〈注〉荼,读为舒。古文舒荼假借字。又《五音集韵》羊茹切。与豫同。《晋书·地理志》豫,饰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舒读作豫。又《韵补》叶商支切,音诗。《越采葛妇歌》增封益地赐羽奇,几杖茵蓐诸侯仪。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不能移。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断日必荼。)谨照原文断日改斵目。(《五音集韵》羊如切。与豫同。)谨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