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ng ná yàn què
成语简拼:YNY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鷹拿燕雀
成语解释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毫不费力
近义词
鹰拿雁捉
成语接龙
鹰拿燕雀→雀鼠之争→争先恐后→后福无量→量才录用→用心竭力→力殚财竭→竭力虔心→心劳日拙→拙嘴笨舌→舌敝唇枯→枯木再生→生死长夜→夜深人静→静言庸违→违时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下安床→床上迭床→床笫之私→私淑弟子→子曰诗云→云合雾集
成语示例
(1)…衣服脱的干干净净。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刚把衣履脱净,早有宫娥预备香…——清·李汝珍《镜花缘》
(2)…山羊在那里吃草,却被大虫看见,扑了过去,就如鹰拿燕雀一般,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把口…——清·李汝珍《镜花缘》
(3)…偷看,浑身发抖。众偻罗把多、林二人并众水手如鹰拿燕雀一般,带到大盗面前。二人朝上望了一望,那上面坐的…——清·李汝珍《镜花缘》
(4)…』旁边拥上七八个绑缚手,将唐僧拿去,好便似鹰拿燕雀,索绑绳缠。这的是苦命江流思行者,遇难神僧想悟能…——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成语「鹰拿燕雀」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放放写不出成语“鹰拿燕雀”,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鹰拿燕雀”几个大字。
(4)平雅姐姐给兰心和苹湄讲解了“鹰拿燕雀”的典故。
(5)他使出了鹰拿燕雀的招式。
(6)逍林中学的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鹰拿燕雀”。
(7)小放不会写成语“鹰拿燕雀”的最后一个字。
(8)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
(9)众偻罗把多、林二人并众水手如鹰拿燕雀一般,带到大盗面前。
(10)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
(11)念歌莺舞燕,常环肥燕瘦,纵五雀六燕,恐鹰拿燕雀;想虎头燕颔,自鼎鱼幕燕,拥燕侣莺俦,更燕翼贻谋。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士真分付把李参军拿下。左右就在席上,如鹰拿雁雀,楸了下来听令。士真道:「且收郡狱!」左右即牵了李参军衣袂,付在狱中,来回话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燕雀燕雀:鸟,身体小,嘴圆锥形,喉和胸褐色,雄的头和背黑色,秋天背部边缘变浅黄色,雌的头和背暗褐色,边缘浅黄色。吃昆虫等。
鹰鹰:yīng鸟类的一科,一般指鹰属的鸟类,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
拿拿:ná 1、<动>抓住;握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手里拿串拍板。』2、<动>捉拿;逮捕。《范进中举》:『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板。』3、<动>取。《范进中举》:『郎中又拿茶来吃了。』4、<介>把。《制台见洋人》:『走到外头,拿帽子摘了下来。』
燕燕:yàn 1、<名>燕子。《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战!』2、<动>通『宴』。以酒食待客。《汉书·高五王传》:『帝与齐王燕饮。』3、<形>通『晏』。安闲。《苦斋记》:『燕坐于华堂之上。』yān<名>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出] 帝王微服出行。
雀雀:1、[qiāo] 。2、[qiǎo] 义同『雀(què)』。方言。用于『家雀儿』(jiāqiǎor)、『雀盲眼』(qiǎomángyǎn)。3、[què] 〈名〉(1)(会意。从小隹。『隹』是短尾鸟的泛称,上加三点表示小。本义:麻雀)(2)同本义。雀,依人小乌也。――《说文》;从雀嗷嗷。――宋玉《高唐赋》;雀跃而游。――《庄子·在宥》;小者至于燕雀。――《礼记·月令》;青雀白鹄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雀盲症;雀舌牙茶(嫩芽茶);雀子(麻雀);雀爪(像麻雀的爪形,为绘画法中的一种名称);雀立(跳跃。一说:竦身而立);雀豹(指勇猛的雀);雀钗(雀形的钗头);雀罗(捕捉麻雀的网子);雀儿肠肚(比喻气量小);雀喜(早晨雀噪是喜庆之兆);雀儿(麻雀,小鸟)(3)泛指小鸟,鸟。二人雀弁执惠。――《书·顾命》。郑注:『赤黑曰雀。』。(4)如:雀舫(古代鸟形游船);雀翎(孔雀或鶡的羽毛);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雀金泥(用孔雀毛织成的毛料)。
鹰鹰:《亥集中·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於陵切,音膺。《玉篇》鸷鸟。李时珍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陆佃云: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鴘次赤也。三岁曰鶬鹰,今通谓之角鹰,顶有毛角微起。一曰题肩,一曰征鸟,一曰爽鸠。《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注〉鹰也,一作鶆鸠。《尔雅·释鸟》鹰鶆鸠。又《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裴氏新书》鹰在衆[音zhòng]鸟间,若睡寐然,故积怒而后全刚生焉。诗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言其武之奋扬也。《正字通》鹰雄形小雌体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双骹长者起迟,六翮短者飞急。礼月令,季夏,鹰乃学习。注:鶵学飞。又季秋,鹰乃祭鸟。注:欲食鸟,先杀鸟不食。毛氏曰:本作□,后人加鸟字,不知□已从隹矣。徐锴曰:鹰随人指纵,故从人。
拿拿:《卯集中·手字部》俗拏字。
燕燕:《巳集中·火字部》《唐韵》於甸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甸切,□音宴。《说文》□鸟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尔雅·释鸟》燕燕,□。〈疏〉燕燕,又名□。古人重言之。《诗·邶风》燕燕于飞。《玉篇》俗作鷰。《集韵》亦作□。又《礼·学记》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注〉燕,犹亵也。又与醼通。《广韵》醼饮,古无酉,今通用。《诗·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仪礼》燕礼第六。又《集韵》与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诗·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传〉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传〉燕燕,安息貌。《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间燕。〈注〉间燕,犹清净也。又《广韵》乌前切《集韵》《韵会》因莲切《正韵》因肩切,□音烟。《玉篇》国名。《尔雅·释地》燕曰幽州。《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朱传》燕召公之国。◎按郑笺云:燕,安也。读去声。今从朱传。又《左传·隐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注〉南燕国今东郡燕县。〈疏〉燕有二国,一称北燕,故此注言南燕,以别之。世本燕国姞姓。地理志:东郡燕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又姓。《广韵》邵公奭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有燕仓。〇按史记仲尼弟子传:燕汲字思。是春秋时,即有燕姓也。又《集韵》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尔雅宴宴,居息也。〇按尔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尔雅释文及北山释文,俱无作上声读者,惟大雅韩奕:韩姞燕誉。释文云:燕,于遍反。又於显反。可证燕之有上声也。考证:(《齐语》昔先君之处事也,使就间燕。)谨照原文先君改圣王。处事改处士。
雀雀:《戌集中·隹字部》《唐韵》即略切《集韵》《韵会》《正韵》即约切,□音爵。《说文》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与爵同。《古今注》雀,一名家賔。《埤雅》雀,物之淫者。《诗·召南》谁谓雀无角。《左传·襄二十五年》如鹰鸇之逐鸟雀也。又《书·顾命》二人雀弁。〈传〉雀韦弁。〈疏〉雀,言如雀头色也。又《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豻□雀饰。又《战国策》雀立不转。〈注〉雀立,踊也。又《扬子·方言》鹂黄,或谓之楚雀。《尔雅·释鸟》鵹黄,楚雀。〈注〉即仓庚也。又《尔雅·释鸟》鷣,负雀。〈注〉鷣,鹞也。善捉雀,因名。又《尔雅·释鸟·桑鳸窃脂注》俗谓之青雀。又《尔雅·释鸟·桃虫鹪注》鹪□,桃雀也。俗呼为巧妇。〈疏〉方言说,巧妇之名,自关而东谓之工爵,自关而西或谓之韈雀。又《扬雄·羽猎赋》□鸾,孔雀。又《临海异物志》南海有黄雀鱼,六月化为黄雀,十月入海为鱼。又《尔雅·释草》蘥,雀麦。〈注〉即燕麦也。又朱雀,南方宿名。《礼·曲礼》前朱雀而后□武。考证:(《扬雄·校猎赋》□鸾,孔雀。)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