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ng bí yào yǎn
成语注音:ㄧㄥ ㄅㄧˊ ㄧㄠˋ ㄧㄢˇ
成语简拼:YBY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鹰鼻鷂眼
成语英文:hawk-nosed and vulture-eyed
成语解释
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的外表
近义词
鹰嘴鹞目
成语接龙
鹰鼻鹞眼→眼饧耳热→热气腾腾→腾达飞黄→黄袍加体→体贴入微→微乎其微→微言大义→义愤填胸→胸无宿物→物离乡贵→贵壮贱弱→弱管轻丝→丝竹管弦→弦外之响→响彻云际→际会风云→云布雨施→施仁布德→德浅行薄→薄暮冥冥→冥行盲索→索隐行怪→怪诞诡奇→奇文共赏
成语造句
(1)畅畅不会写成语“鹰鼻鹞眼”的最后一个字。
(2)诚诚写不出成语“鹰鼻鹞眼”,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鹰鼻鹞眼”几个大字。
(4)弄璋镇中学的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鹰鼻鹞眼”。
(5)语林姐姐给琳琳和枢瑶讲了“鹰鼻鹞眼”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鹰鹰:yīng鸟类的一科,一般指鹰属的鸟类,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
鼻鼻:bí(1)鼻子:鼻梁;鼻音。(2)<书>开创:鼻祖。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鹰鹰:《亥集中·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於陵切,音膺。《玉篇》鸷鸟。李时珍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陆佃云: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鴘次赤也。三岁曰鶬鹰,今通谓之角鹰,顶有毛角微起。一曰题肩,一曰征鸟,一曰爽鸠。《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注〉鹰也,一作鶆鸠。《尔雅·释鸟》鹰鶆鸠。又《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裴氏新书》鹰在衆[音zhòng]鸟间,若睡寐然,故积怒而后全刚生焉。诗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言其武之奋扬也。《正字通》鹰雄形小雌体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双骹长者起迟,六翮短者飞急。礼月令,季夏,鹰乃学习。注:鶵学飞。又季秋,鹰乃祭鸟。注:欲食鸟,先杀鸟不食。毛氏曰:本作□,后人加鸟字,不知□已从隹矣。徐锴曰:鹰随人指纵,故从人。
鼻鼻:《亥集下·鼻字部》(古文)自《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隅。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於炊鼻。《杜注》炊鼻,鲁地。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於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又《后汉·杜笃传》共川鼻饮之国。〈注〉相习以鼻饮也。又反鼻,蝮蛇别名。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李时珍曰》即豨莶。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间。从自从畀。俗从白,非。考证:(《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阳。)谨照原文汾阳改汾隅。
鹞鹞:《亥集中·鸟字部》《广韵》弋照切《集韵》《韵会》《正韵》弋笑切,□音燿。《说文》鸷鸟也。即所谓鷣负雀也。《列子·天瑞篇》鹞为鸇,鸇为布谷,久复为鹞,此物变也。又《广韵》《集韵》《正韵》□余招切,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考证:(《说文》鸷鸟也。《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即所谓鷣负萑也。)谨照尔雅□文鹞雉鹞音遥,在余昭切内,不在弋照切内,且鹞雉非鸷鸟,不当在鸷鸟也下。今按文义将尔雅□鸟鹞雉注青质五采十一字,移在下文广韵大雉名之下,并照尔雅萑改雀。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