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视狼步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ng shì láng bù成语注音:ㄧㄥ ㄕㄧˋ ㄌㄤˊ ㄅㄨˋ
成语简拼:YSL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鹰視狼步
成语解释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人举止
近义词
鹰视虎步
成语示例
(1)司马懿鹰视狼步,不可付与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成语造句
(1)包包写不出成语“鹰视狼步”,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2)雷雷不会写成语“鹰视狼步”的最后一个字。
(3)立五权国中的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鹰视狼步”。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鹰视狼步”几个大字。
(5)寻春姐姐给婉萱和邵恬介绍了“鹰视狼步”的成语典故。
(6)矮的那人一头半白的头发,尖嘴猴腮,却是鹰视狼步,二十七八岁岁左右,手执一对子母夺命环。
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鹰鹰:yīng鸟类的一科,一般指鹰属的鸟类,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
视视:shì 1、<动>看。《世态炎凉》:『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2、<动>察看;视察。《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3、<动>治理;处理(公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4、<动>看待;对待。《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5、<动>看顾;照看。《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6、<名>视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7、<动>比较;比照。《五人墓碑记》:『其辱行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办公。[视学] (1)周代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为视学。(2)一辈子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狼狼:láng <名>一种野兽,形状略像狗,昼伏夜出,性情凶残。比喻凶狠、贪婪。《鸿门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狼烟] 古代边关报警时烧起的烟。
步步:bù 1、<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步,日三四里。』2、<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 <名使动>让……走上。《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4、<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
鹰鹰:《亥集中·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於陵切,音膺。《玉篇》鸷鸟。李时珍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陆佃云:一岁曰黄鹰,二岁曰鴘鹰,鴘次赤也。三岁曰鶬鹰,今通谓之角鹰,顶有毛角微起。一曰题肩,一曰征鸟,一曰爽鸠。《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注〉鹰也,一作鶆鸠。《尔雅·释鸟》鹰鶆鸠。又《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裴氏新书》鹰在衆[音zhòng]鸟间,若睡寐然,故积怒而后全刚生焉。诗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言其武之奋扬也。《正字通》鹰雄形小雌体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双骹长者起迟,六翮短者飞急。礼月令,季夏,鹰乃学习。注:鶵学飞。又季秋,鹰乃祭鸟。注:欲食鸟,先杀鸟不食。毛氏曰:本作□,后人加鸟字,不知□已从隹矣。徐锴曰:鹰随人指纵,故从人。
视视:《酉集上·见字部》眡□□□眎《集韵》时利切《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音嗜。《说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视履考祥。《书·大甲》视远惟明。又《字汇》看待也。《左传·成三年》郑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又《博雅》效也。《书·大甲》视乃厥祖。〈疏〉言当法视其祖而行之。又《小尔雅》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注〉欲比小国。《礼·檀弓》公室视丰□。〈疏〉言视者不正,相当比拟之辞也。又犹纳也。《礼·坊记》君子於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注〉不视,犹不纳也。又犹敎也。《仪礼·乡射礼》命释获者设中,遂视之。〈注〉视之,当敎之。又《释名》视,是也,察是非也。又《礼·曲礼》兔曰明视。〈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又《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郑注》明齐,当为明视,兔腊也。又《山海经》狄山有视肉。〈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又山水名。《山海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又〉葴山,视水出焉。〈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在南阳。又人名。《陶潜·羣辅录》伏羲六佐,其一曰视默,主灾恶。又姓,见《姓苑》。又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史记》作示。《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字通用。又《广韵》承矢切《集韵》《韵会》善旨切《正韵》善指切,□嗜上声。义同。又《玉篇》看也。《书·洪范》五事,二曰视。〈疏〉视,常止反。又《诗·小雅》小人所视。叶上矢履。
狼狼:《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说文》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从犬,良声。《埤雅》狼大如狗,青色,作声诸窍皆沸,善逐兽。里语曰:狼卜食。狼将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猎师遇狼辄喜。狼之所向,兽之所在也,其灵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尔雅·释兽》狼,牡貛,牝狼。〈注〉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种类也。《诗·齐风》竝驱从两狼兮。《周礼·天官·兽人》冬献狼。〈注〉狼膏聚,聚则温。又狼藉。《孟子》乐岁粒米狼戾。〈注〉狼戾,犹狼藉也。又《周礼·秋官》条狼氏。〈注〉条,当为涤器之涤。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又《律书》西至於狼。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又《杜笃·论都赋》寥狼邛莋。〈注〉寥狼,犹擥扰也。又地名。《左传·文九年》楚子师於狼渊,以伐郑。《史记·秦本纪》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白狼县,属右北平郡。臯狼县,属西河郡。皆见《前汉·地理志》。又《后汉·明帝纪》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又草名。《尔雅·释草》孟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又姓。《左传·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斩囚。又《集韵》里党切。音朗。狼犺,兽名。似猴。又郁狼,汉侯国。《韦昭曰》属鲁。狼音卢党反。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集韵》《韵会》□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阳武。《前汉·张良传》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注〉师古曰:狼音浪。◎按史记本作浪。
步步:《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步骑罗些。〈注〉乗[音chéng]马为骑,徒行为步。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狸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步,於今为半步。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间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即水渚也。《青箱亲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又推正曰步正。《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正谓之步正。《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又《律正》,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语》攺玉攺步。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於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音chéng],三国吴丞相步骘。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亲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又步光,刃名,见《越绝书》。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亲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