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sāng è rén
成语简拼:YSER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翳桑餓人
成语解释
翳桑:在桑树荫下。在桑树荫下挨饿的人。比喻不忘他人恩惠,并有所回报。
成语示例
(1)相国不记翳桑之饿人乎?则我灵辄便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
成语造句
(1)穿山中学的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翳桑饿人”。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翳桑饿人”几个大字。
(3)丽丽写不出成语“翳桑饿人”的拼音。
(4)小龙不会写成语“翳桑饿人”的最后一个字。
(5)兆军大哥哥给金笫和蕃荥介绍了“翳桑饿人”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国灵辄于翳桑挨饿,赵盾给他食物并接济其母。后灵公欲杀赵盾,得一甲士相助,才免于难。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翳翳:yì 1、<名>用羽毛做的舞具。《山海经·海外西经》:『左手操翳。』2、<动>遮蔽;覆盖。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飘轻裾,翳长袖。』《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翳翳] 阴暗的样子。[翳景] 遮蔽日月的阴影。
桑桑:sāng 1、<名>桑树。《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名>桑叶。《陌上桑》:『采桑成南隅。』3、<名>采桑养蚕纺织一类的工作。《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桑榆] 夕阳余辉照在桑树榆树的树梢上,代称日落的地方。常比喻老年时光。[桑梓] 桑树梓树是古代家宅边常栽的树的树木,用作故乡的代称。
饿饿:è 1、<动>严重的饥饿。《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动使动>使……挨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辨] 饥,饿。『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指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翳翳:《未集中·羽字部》《广韵》《正韵》於计切《集韵》《韵会》壹计切,□音殪。《说文》华盖也。《广韵》羽葆也。《急就篇注》翳,谓凡鸟羽之可隐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隐翳,因名为翳。一曰华盖,今之雉尾扇,是其遗象。又《周语》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注〉翳,犹屏也。一曰灭也。又《扬子·方言》翳,掩也。〈注〉谓掩覆也。《广雅》翳,障也。《广韵》隐也,蔽也。《类篇》□也。又《诗·大雅》其菑其翳。〈传〉木立死曰菑,自死为翳。又《广韵》雨师谓之荓翳。《史记·司马相如传》召屏翳。〈注〉雷师也。又《玉篇》鸟名也,似凤。《山海经》北海之内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注〉凤属也。《屈原·离骚》驷玉虯而乗[音chéng]翳。又《潘岳·射雉赋序》习媒翳之事。〈注〉媒翳者,所隐以射者也。又《广韵》乌奚切《集韵》烟奚切,□音鷖。义同。又《集韵》《韵会》一结切《正韵》於歇切,□音谒。《左思·魏都赋》桃李□翳。叶音咽。考证:(《山海经》北海之内,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焉。)谨照原文翳焉改翳鸟。
桑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息郞切《集韵》《韵会》《正韵》苏郞切,□颡平声。《说文》蚕食叶。《徐曰》叒音若。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蚕所食神叶,故加木叒下以别之。《典术》桑箕,星之精。《诗·豳风·注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蚕月条桑,枝落采其叶也。《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爱蚕食也。《史记·货殖传》齐鲁千亩桑麻,其人与千户侯等。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夏取桑柘之火。又檿桑,山桑也,丝中琴瑟弦。《书·禹贡》厥篚檿丝。又其材中弓干。《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又台桑,地名。启所生处。《楚辞·天问》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又空桑,山名。《吕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又桑林,乐名。《左传·襄十年》宋公享鲁侯于楚丘,请以桑林。又桑扈,鸟名。《左传·昭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注:桑扈,窃脂。又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后,汉桑弘羊、桑楚。又复姓。桑丘、庚桑。□,籀文桑。考证:(《礼·月令》季夏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谨照原文夏改春。(《书·禹贡》厥贡檿丝。)谨照原文贡改篚。(《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谨照原文工人改弓人。(《左传·襄四年》桑扈,窃脂,为蚕驱雀者也。)谨按此系昭十七年传注非襄四年传文,今据改左传昭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注桑扈窃脂。
饿饿:《戌集下·食字部》《唐韵》《正韵》五个切《集韵》《韵会》牛个切,□我去声。《玉篇》饥也。《广韵》不饱也。《礼·檀弓》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按韩子饰邪篇: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毋一旬饿。以此推之,饿甚于饥也。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饥饿言。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