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yì sì sì
成语简拼:YYS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意意似似
成语解释
指说话犹豫、支吾,虽然说了一点但又不知所云。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意意似似”几个大字。
(2)成语意意似似和「悠悠忽忽」一样,都是叠字成语。
(3)达达写不出成语“意意似似”,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4)静静不会写成语“意意似似”的最后一个字。
(5)小金县美兴中学的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意意似似”。
(6)子获大哥哥给宇蕙和芯菡讲了“意意似似”的典故。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嗔道贼臭肉在那里坐着,见了俺每意意似似,待起不起的,谁知原来背地有这本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意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似似:sì 1、<动>类似;相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2、<副>似乎;好像。《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介>表示比较,超过。张岱《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介>给;与。罗邺《宫中》:『鹦鹉飞来说似人。』
意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似似:《子集中·人字部》《唐韵》详里切《集韵》《韵会》象齿切《正韵》详子切,□音巳。肖也。《尔雅·释草》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华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诗·周颂》以似以续。又况也,奉也。《贾岛诗》今日把似君,谁有不平事。又《正韵》相吏切,音寺。义同。又《韵补》叶养里切,音以。《诗·大雅》无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贾谊·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彷佛而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