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反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ún huán fǎn fù成语简拼:XHF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迴圈反復
成语解释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
近义词
周而复始
成语示例
(1)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复无穷已。▲唐·罗隐《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循环反复”几个大字。
(2)可儿写不出成语“循环反复”的拼音。
(3)蓝蓝不会写成语“循环反复”的最后一个字。
(4)牧枫哥哥给银花和豫涵讲述了“循环反复”的成语典故。
(5)塘栖中学的完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循环反复”。
(6)因此遭受的伤亡势必要多,所以还需要进行补充,这样的恶性循环反复进行。
(7)在前往南阳市五中的小面包车上,乙箕哥哥给瑞怡和缨媚讲解了『循环反复』的故事。
(8)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复无穷已。见唐·罗隐《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成语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魏书·天文志》:『自魏兴以来,未有循环反复若此之荐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反复反复:[fǎnfù] (1)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2)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解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3)来往,往还。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4)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循环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血液循环;循环小数。
循循:xún 1、<动>顺着。《察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2、<动>遵循;依照。《孔雀东南飞》:『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循分] 安守本分。
环环:huán 1、<名>圆而薄平、中间有孔的玉器。《小石潭记》:『隔徨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2、<名>圈形的物品。曹植《美女篇》:『皓腕约金环。』[又] 环绕;围绕;包围。《柳毅传》:『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3、<形>周遍;全。《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吧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环顾国内,贼氛方炽。』[环堵] 四周土墙。形容居室的简陋。[环佩] (1)古人系在身上的装饰玉器,后代多指女人佩带的玉器饰物,也作『环珮』。《王昭君》:『环空归月夜魂。』(2)指美女。
反反:fǎn 1、<形>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2、<动>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反侧。』3、<动>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动>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动>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6、<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动>反省。《淮南子·氾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8、<副>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复复:fù 1、<动>返回;回还。《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信陵君窃符求赵》:『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2、<动>回复;回答。《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3、<动>恢复;还原。《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师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动>免除赋税徭役。《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复,丰未得复。』5、<动>报复。桓宽《盐铁论·本论》:『有复匈奴之志。』6、<副>再;又。《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7、<名>夹衣。《世说新语·夙惠》:『冬天昼日不著复衣。』8、<形>夹层的。《旧唐书·王锷传》:『作复垣洞穴,实金钱于其中。』9、<形>繁复;重复。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10、<动>通『覆』,覆盖,盖住。《女娲补天》:『天不兼复,地不周载。』《促织》:『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循循:《寅集下·彳字部》《唐韵》详遵切《集韵》《韵会》松伦切。《正韵》详伦切,□音旬。《尔雅·释诂》自也,率循也。《说文》行顺也。《礼·射义》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史记·循吏传》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前汉·贾谊传》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注〉执持而顺行之。又《增韵》依也。《左传·昭七年》循墙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注〉依山南行也。又《广韵》善也。又《玉篇》循次序也。《论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又《韵会》循环,谓旋绕往来。《史记·高帝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又巡也。《前汉·宣帝纪》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又《正韵》循,摩也。《前汉·李陵传》数数自循其刀环。〈注〉循,谓摩循也。又抚循,慰安也。《前汉·萧何传》拊循勉百姓。《赵充国传》拊循和辑。又《广雅》述也。《前汉·冯立传》立为西河上郡太守,居职公廉,与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又无所作为曰因循。《韩愈·酬裴功曹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秖因循。又《集韵》船伦切,音唇。蹲循,逡巡也。
环环:《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户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音还。《说文》璧属也。《玉篇》玉环。《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注〉边孔适等。《礼·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注〉环取其无穷。又《玉篇》绕也。《正韵》回绕也。《礼·亲记》小敛环絰。〈疏〉环絰是周回缠绕之名。《周礼·冬官考工记》环涂七轨。〈注〉故书环或作轘,环涂谓环城之道。又《周礼·春官·乐师》环拜以钟鼓为节。〈注〉环,犹旋也。又《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注〉环幅广袤等也。又《释名》刀本曰环,形似环也。又《诗·秦风》游环胁驱。〈传〉游环,靷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良鼓瑕如积环。〈疏〉瑕与环皆谓漆之文理。又姓。《史记·田敬仲世家》环渊之徒七十六人。〈注〉楚人孟子传云:环渊着书上下篇。《五音集韵》古有楚贤者环渊,后有环齐,撰要略一部。又人名。《左传·襄十四年》今余命女环。〈注〉齐灵公名。《战国策》楚王问於范环。《释文》环,史作蠉。又官名。《左传·文元年》且掌环列之尹。〈注〉宫卫之官。《周礼·夏官》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注〉巡察内外,若环之相循不穷。致师,谓犯敌以诱其出。军慝,谓敌怀诈潜入我师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则环绕而巡之。又器名。《扬子·方言》□,宋魏□楚江淮之间谓之缳。或谓之环。〈注〉□,丝蚕簿横也。又水名。《山海经》泰山环水出焉。又州名。《韵会》古朔方鸣沙之地,隋置环州,以大河环曲名焉。又广南化外,唐开生獠,置环州。又《韵会》环玉,国名。又环狗,海外国名。《山海经》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又通作圜。《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注〉圜形似火,如半环然。又通作瑗。《前汉·五行志》宫门铜瑗。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集韵》却也。《周礼·夏官》环人。刘昌宗读。又《韵会》绕也,周回也。《前汉·高帝纪》守濮阳环水。〈注〉环,音宦,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又《项羽传》故因环封之三县。〈注〉绕南皮三县以封之。环音宦。又《韵补》叶胡涓切,音悬。《马融·广成颂》栖凤鸟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园。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又叶胡玩切,音换。《班固·西都赋》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间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又叶荧绢切,音眩。《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长途升降,轩槛曼延。延音衍去声。考证:(《礼·经解》行则有环佩之声。)谨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似圜。)谨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反反:《子集下·又字部》《唐韵》府远切《集韵》《韵会》甫远切,□音返。《说文》覆也。从又,厂。《诗·周颂》福禄来反。〈注〉言福禄之来,反覆不厌也。又《前汉·□胜传》使者五反。〈注〉师古曰:反,谓回还也。又《唐韵》《集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又《集韵》《韵会》□部版切,翻上声。《集韵》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沈重读。又《集韵》方愿切,音贩。难也。《诗·小雅》威仪反反。毛苌说。一曰顺习貌。又《正韵》贩亦作反。《荀子·儒效篇》积反货而为商贾。又《集韵》孚万切,音娩。覆也。
复复:《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伏。《说文》往来也。《广韵》返也。《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传〉复,还也。《诗·小雅》言归思复。又《韵会》答也。《书·说命》说复于王。又《韵会》白也。《礼·曲礼》愿有复也。又《韵会》反命也。《周礼·天官》诸臣之复。〈注〉复,报也,反也。〈疏〉谓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讫,反报於王也。又招魂曰复。《礼·檀弓》复尽爱之道也。〈注〉复谓招魂,庶几其精气之反。又兴复。《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於旧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复见心。又州名。《隋书·地理志》后周置复州,大业初改曰沔州。又复陶,官名。《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衣服之官也。又衣名。《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又《集韵》《韵会》《正韵》□方六切,音福。《集韵》重也。《正韵》反覆也。《易·复卦》反复其道。《诗·小雅》顾我复我。〈注〉谓回转反复之也。又《正韵》复,除也。《前汉·高帝纪》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注〉复其身,及一户之内,皆不徭役也。又与复通。《史记·秦始皇纪》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前汉·高帝纪》上从复道上,望见诸将往往耦语。〈注〉上下有道,故谓之复。又与覆通。《诗·大雅》陶复陶穴。《音义》复,累土於地上。《说文》作覆。又《集韵》《韵会》《正韵》□浮富切,浮去声。《集韵》又也。《增韵》再也。《诗·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又叶房月切,音伐。《韩愈·招扬之罘诗》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作诗招之罘,日夕抱饥渴。渴,巨列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