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香异气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xiāng yì qì成语简拼:YXY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異香異氣
成语解释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特殊气味
成语造句
(1)成语异香异气的结构和「不痒不痛」一样,都是ABAC形式。
(2)淙淙写不出成语“异香异气”,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3)瀚熙叔叔给笑嫣和天元介绍了“异香异气”的成语故事。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异香异气”几个大字。
(5)七中煤山办事处的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异香异气”。
(6)小涓不会写成语“异香异气”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异香异香:[yìxiāng] 浓烈奇特的香味。异香扑鼻。
异异:yì 1、<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2、<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又] <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4、<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6、<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7、<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异。』《促织》:『成述其异。』[异端]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异日] (1)他日;将来。(2)以往、从前。
香香:xiāng 1、<名>谷物煮熟后的香味。《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名>香气;芳香的气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形>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4、<形>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5、<名>香料。《促织》:『问者爇香于鼎。』[香火] (1)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2)指结盟。
气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异异:《寅集下·廾字部》《广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之切,□音怡。《广韵》已也。《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传〉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巳,惟鲧可试,无成乃退。《正义》异声近巳,巳训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又《集韵》发叹也。又《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怡去声。《说文》举也。又《广韵》退也。又与异通。《列子·杨朱篇》何以异哉。(异)(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又违也。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只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异)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谨照原文赏改掌。
香香:《戌集下·香字部》《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乡。《玉篇》芳也。《正韵》气芬芳。《书·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有飶其香。《礼·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栈香,蜜香,檀香,具载。《洪刍·香谱》及《叶延珪·香隶》诸书。又兽亦有香。《谈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脐香。其三心结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风香。《庾信诗》结客少年塲,春风满路香。又含香。《汉官仪》尚书郞含鸡舌香,伏奏事。又酒香。《王绩诗》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杜甫诗》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又花名。《庐山记》一比丘书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闻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又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为丁香,大者为母丁香。又酒名。《苏轼·送碧香酒诗》碧香近出帝子家,鹅儿破壳酥流盎。《刘子翬诗》未饶赤壁风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又阿香。《搜神记》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又人名。黄香,仇香,见《后汉书》。又姓。明四译馆通事香牛。又山名。《唐书·白居易传》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又水名。《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又殿名。《三辅黄图》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披香殿。又享名。《李白诗》沉香亭北倚阑干。
气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