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刑义杀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xíng yì shā成语简拼:YXY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義刑義殺
成语解释
正当和不必要的刑罚与杀戮。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义刑义杀”几个大字。
(2)泊滔大哥哥给珊蘅和小龙讲了“义刑义杀”的典故。
(3)成语义刑义杀的结构和「多种多样」一样,都是ABAC形式。
(4)涵涵不会写成语“义刑义杀”的最后一个字。
(5)洪洞第四中学校的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义刑义杀”。
(6)罗罗写不出成语“义刑义杀”的拼音。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义义:yì 1、<名>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动>坚持正义。《公输》:『吾义固不杀人。』3、<形>合道义的;适宜的;公正合理的。《鸿门宴》:『亡去不义,不可不语。』4、<名>情义;恩情。《孙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5、<名>意义;意思。《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6、<副>本着道义。《祭妹文》:『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
刑刑:xíng 1、<名>刑罚;刑法。《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2、<动>判刑;处罚。《陈涉世家》:『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3、<动>杀。《与陈伯之书》:『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4、<名>同『型』。模型;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5、<名>同『型』。法式;典范。《诗经·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6、<动>同『型』。作典范;作榜样。《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刑家] 曾受刑罚的家族。
杀杀:shā 1、<动>杀死;弄死。《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2、<动>战斗;搏斗。《教战守策》:『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3、<动>衰败;败坏。《秋声赋》:『物过盛而当杀。』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4、<副>形容程度深。《智取生辰纲》:『这样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5、<动>削;消除。《后汉书·吴祐[音yòu]传》:『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杀青] (1)泛指书籍定稿。(2)洗掉浸烂后的竹青。[杀字] 收笔。
义义:《未集中·羊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宜寄切,音议。《说文》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注〉臣铉等曰:与善同意,故从羊。《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义。又《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其别最多。仗正道曰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曰义,义帝是也。与衆[音zhòng]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襴,义领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者,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又义渠,戎国地。《史记·秦本纪》伐义渠,虏其主。〈注〉宁广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也。又姓。《前汉·酷吏传》义纵,何东人。又与谊同。《前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又与仪通。《前汉·邹阳传》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注〉应劭曰:邾仪父也。师古曰:义读曰仪。又与宜同。《韵补》周官凡杀人而义者,史记君义嗣,□鱼羁切。又《韵补》叶牛何切。周官注:仪作义,古皆音俄。古文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陂音坡。◎按说文在我部。今从正字通倂入。
刑刑:《子集下·刀字部》《集韵》同□。《说文》罚辠也,国之□罚也。从井刀,刀守井,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韵会》复古篇云:□从刀幵声,刭也。□从刀井,□法也。今经史皆通作□。
杀杀:《辰集下·殳字部》《唐韵》所八切《集韵》《韵会》《正韵》山戛切,□音煞。《说文》戮也。《周礼·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五曰杀。〈疏〉太宰有诛无杀。此有杀无诛者,诛与杀相因,见为过不止,则杀之也。又《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注〉斩以鈇钺,杀以刀刃。又《尔雅·释诂》杀,克也。《郭注》隐元年公羊传曰:克之者何,杀之也。又获也。《礼·王制》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注〉杀,获也。又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杀。又忘也。《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注〉李轨云:杀,犹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营生为杀生。又薙草曰杀。《礼·月令》利以杀草。又霜杀物曰杀。《春秋·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左传·桓五年》始杀而尝。又以火炙简为杀青。《后汉·吴佑传》欲杀青□,以写经书。〈注〉杀青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为汗青,义见《刘向·别录》。又矢名。《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注〉杀矢,言中则死。又《考工记》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又刷也。《释名》摩挲犹抹杀。又《集韵》《韵会》□桑葛切,音萨。散貌。《史记·仓公传》望之杀然黄。〈注〉徐广曰:杀,苏葛反。正义曰:苏亥反。又扫灭之也。《前汉·谷永传》未杀灾异。又骚杀,下垂貌。《张衡·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又《集韵》私列切,音薛。与□同。蹩□,旋行貌。《庄子·马蹄篇》蹩躠为仁。向崔本作弊杀。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又毛羽敝曰杀。《诗·豳风·予羽谯谯传》谯谯,杀也。又《周礼·天官·疡医》劀杀之剂。〈注〉杀谓以药食其恶肉。又噍杀,音也。《礼·乐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注〉噍则竭而无泽,杀则减而不隆。又剪缝也。《论语》非帷裳,必杀之。亦作□。又韬屍之具,上曰质,下曰杀。《仪礼·士丧礼》□杀,掩足。又疾也。《白居易·半开花诗》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自注》杀,去声。《正字通》今乐府家有元杀、旁杀之别,元人传奇《白鹤子》一杀、二杀即其遗声也。俗读生杀之杀,非。《集韵》或作閷煞。又《集韵》《韵会》□所例切,音□。亦降也。又《集韵》式吏切,音试。同弑。《前汉·高帝纪》项羽放杀其主。〈注〉杀,当作弑。又《班固·西都赋》掎僄狡,□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注〉杀,亦叶式吏切。又叶色栉切,音瑟。《梁肃·兵箴》传美干戈,易载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杀。又叶式列切,音设。《束皙·近游赋》系复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帽引四角之缝,裙为数条之杀。杀,一作□。考证:(《后汉·吴佑传》欲杀青□,以写经书。〈注〉杀青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后不蠹,谓之杀青。)谨照原文后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