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ún móu qiān tóng
成语注音:ㄒㄩㄣˊ ㄇㄡˊ ㄑㄧㄢ ㄊㄨㄙˊ
成语简拼:XMQT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詢謨L同
成语解释
指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臣等若各述所见,则非询谋佥同之议,望许其为一状,陈其利害。▲《宋史·张洎传》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询谋佥同”几个大字。
(2)善阿姨给敏敏和小朋友们讲解了“询谋佥同”的成语故事。
(3)小嘉写不出成语“询谋佥同”的拼音。
(4)小露不会写成语“询谋佥同”的最后一个字。
(5)辛安镇中学的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询谋佥同”。
(6)去往新乡八里沟的时候,环奶奶给她的两个孙囡讲述了『询谋佥同』的历史典故
(7)臣等若各述所见,则非询谋佥同之议,望许其为一状,陈其利害。见《宋史·张洎传》。
(8)其略云:大尊比来事多独断,不参诸宰辅与众共之,非询谋佥同之道,政事焉得无缺?一失也。
(9)一面随带副将黄天霸、参将关小西,改装服色,潜入赣榆县城,明查暗访该县劣迹,与原告相符,询谋佥同,毫无捏饬。
成语出处
《书·大禹谟》:『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询询:xún <动>问;征求意见;请教。《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大夫不询于我寡,擅及郑盟。』
谋谋:móu 1、<名>计谋。《谋攻》:『故上兵伐谋。』2、<动>谋划;策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越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3、<动>图谋;算计。《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4、<动>商议;计议。《诗经·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5、<动>思虑;考虑。《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佥佥:qiān <副>都,皆。《尚书·舜典》:『佥曰:伯禹作司空。』[引] 众人的;大家的。贾公彦《仪礼正义序》:『佥谋已定,庶可施矣。』
同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询询:《酉集上·言字部》《唐韵》相伦切《集韵》《韵会》《正韵》须伦切,□音荀。《说文》谋也。《玉篇》咨也。《书·舜典》询事考言。《诗·小雅》周爰咨询。〈传〉亲戚之谋为询。《左传·襄四年》谘亲为询。又《尔雅·释诂》信也。〈注〉宋卫曰询。〈疏〉按方言:宋卫汝颍之间曰洵。郑风溱洧:洵訏且乐。询、洵音义同。《玉篇》或作□。《集韵》或作□、咰。《字汇补》伪作□。
谋谋:《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音牟。《说文》虑难曰谋。《尔雅·释言》心也。〈注〉谋虑以心。《广雅》议也。《玉篇》计也。《字汇》咨难虑患曰谋。《易·讼卦》君子以作事谋始。〈疏〉凡欲兴作其事,必先谋虑其始。《书·洪范》聪作谋。〈传〉度也。《诗·小雅》周爰咨谋。〈传〉咨事之难易为谋。《左传·宣十四年》贪必谋人。〈疏〉计谋也。又《襄四年》咨难为谋。〈注〉问患难也。《前汉·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晋书·□法志》二人对议谓之谋。又谋面。《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传〉谋面者,谋人之面貌也。又谋主。《左传·昭九年》民人之有谋主也。〈注〉民人谋主,宗族之师长。又菜名。《本草纲目》莳萝,一名慈谋勒。李时珍曰:番言也。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疏》《孝经纬》云:神农之乐曰《下谋》。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诸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又姓。《风俗通》周卿士蔡公谋父之后,以字为氏。又通作规。详规字注。又叶谟悲切,音眉。《诗·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又叶莫徒切,音模。《诗·小雅》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注〉膴音呼。又叶况于切,音吁。《焦氏·易林》□公浅愚,不受深谋。又叶满补切,音母。《诗·小雅》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又叶莫故切,音暮。《傅鹑觚·马皇后赞》作后作母,帝谘厥谋。国赖内训,家应显祚。考证:(《左传·宣十三年》贪必谋人。)谨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佥佥:《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千廉切,音籖。皆也,咸也。衆[音zhòng]共言之也。《书·尧典》佥曰:於鲧哉。又《扬子·方言》自山而东,五国之郊曰佥。又连枷亦曰佥,打谷具也。《总要》亼部佥从亼从吅会意。合集衆[音zhòng]口,询谋相从之义。
同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