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lǚ zhī wàng
成语简拼:YLZ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倚閭之望
成语解释
闾:古代里巷的门。靠着家门等候。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成语用法
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近义词
倚闾而望、倚门倚闾、倚庐之望
成语示例
(1)…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愚见如此,阿妹以为何如?』小山听了,虽觉有理…——清·李汝珍《镜花缘》
(2)…念当日结拜之情,替我早晚照应,善为排解,使无倚闾之望,永感不忘。妹妹!你今受我一拜!』…——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倚闾之望”几个大字。
(2)环城乡中学的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倚闾之望”。
(3)京京写不出成语“倚闾之望”的拼音。
(4)祺祥哥哥给曦允和妩蕴介绍了“倚闾之望”的成语故事。
(5)小仔不会写成语“倚闾之望”的最后一个字。
(6)不独可以赴试,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7)在去往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的时候,举康叔叔给依淑和柯锌讲了『倚闾之望』的历史故事。
(8)但儿之所以欲归者,因出门已逾一载,大人在家或不免起倚闾之望,故拟回籍一行,非敢儿女情长也。
(9)我无着己之亲,只得寡母一人,今忽远隔外洋,不能侍奉,惟望妹妹俯念当日结拜之情,替我早晚照应,善为排解,使无倚闾之望,永感不忘。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倚倚:yǐ 1、<动>靠着。《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动>拄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归来倚杖自叹息。』3、<动>随着;依照。《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傍] 取法。[倚阁] 暂停。阁,通『搁』。[倚重] 重视信赖。
闾闾:lǘ 1、<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有二十五户人家。《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这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2、<名>里巷;里巷的大门。《荀子·富国》:『穷闾漏屋。』[闾巷] 里弄,泛指民间。[闾阎] 里巷的门,也指住宅。[闾左] 秦代富者居闾门右侧,贫者居闾门左侧,故以闾左称平民百姓的居住区。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望望:wàng 1、<动>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动>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3、<动>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4、<名>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名>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 仰视的样子。
倚倚:《子集中·人字部》《唐韵》於绮切《集韵》巨绮切《韵会》《正韵》隐绮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左传·昭五年》薳启强曰: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又恃也。《前汉·韩信传》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又偏也,侧也。《礼·问丧》居于倚庐。又倚瑟,合曲也。《前汉·张释之传》慎夫人倚瑟而歌。今填词家谓之倚声。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后。又《正韵》於戏切,音意。义同。又《集韵》与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注〉引《扬子·方言》:秦晋之间,凡物体不具谓之倚。又《庄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音义同畸。《六书故》偏颇依倚,声义近而微不同。颇甚於偏,倚力於依,察声之广陿轻重,义可知也。凡文各有义,以彼喻此,终不亲切。《说文》依倚互相释,此类甚多,盖无所取之,取诸近似而已。
闾闾:《戌集上·门字部》《广韵》力居切《集韵》《韵会》《正韵》凌如切,□音胪。《说文》里门也。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羣侣也。《书·武成》式商容闾。〈传〉式其闾巷。《礼·内则》与其得罪於乡党州闾。〈注〉二十五家为闾。《战国策》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注〉闾里,中门也。《后汉·班固传》闾阎且千。〈注〉字林曰:闾里,门也。又门名。《左传·襄十八年》州绰门於东闾。〈注〉齐东门。《谷梁传·成元年》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注〉胥闾,门名。《释文》闾,力居反。又仙所居。《史记·孝武纪》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又亭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注〉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显闾亭。又古官名。《周礼·地官·闾胥》闾胥各掌其闾之徵令。《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於怀王,为三闾大夫。《史记·屈贾传注》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又石名。《五音集韵》尾闾。司马云: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在扶桑东,一名沃焦。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又山名。《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注〉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又《扬子·方言》舟首谓之合闾。〈注〉今江东呼船头屋谓之飞闾是也。又刃名。《荀子·性恶篇》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刃也。注:《新序》曰:辟闾、巨阙,天下之良劔也。又《五音集韵》草名。状如艾蒿。《前汉·司马相如传》奄闾轩于。〈注〉奄闾,蒿也。子可治疾。又《正韵》□闾,木名。《史记·司马相如传》仁频、幷[同并]闾。〈注〉仁频、幷[同并]闾俱注作椶。然考之榈皮作索,则椶应属幷[同并]闾,仁频作梹榔也。又《集韵》兽名。如驴,一角,岐蹄。《山海经》县雍之山,其兽多闾麋。〈注〉郭曰,闾即羭也。似驴而岐蹄,角如麢羊。一名山驴。又美女。《战国策》闾姝、子奢莫如媒兮。〈注〉闾姝,荀子作闾娵。韦昭云:梁王?旱灾琅S中铡!蹲蟠ざㄊ荒辍纷谧友粲脬糖鹈飨嗬饕病!肚昂骸ひ瘴闹尽枫糖鹱邮!醋ⅰ滴喝恕!墩滞ā方獭€炭愿葱铡:禾凭酰捍κ裤炭唷S秩嗣!妒芳恰で乇炯汀肺馔蹉劂獭!肚昂骸の涞奂汀范乃D君南闾等。〈注〉南闾者,薉君之名。《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俞闾侯。考证:(又旗名。《诗·卫风·孑孑干旟疏》闾旐。)谨按诗云乡旗,州旟,党旟,族旐,闾旐,比旌,谓乡用旗州党用旟族闾用旐比用旌,非以闾旐为旗名也。今省去此段,於上文古之良劔也下,增注新序曰辟闾巨阙天下之良劔也。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望望:《辰集上·月字部》《唐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朢省声。《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又《诗·大雅》令闻令望。〈疏〉为人所观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赵岐注》惭愧之貌也。《朱传》去而不顾之貌。又《博雅》覗也。《韵会》为人所仰曰望。又责望。又怨望。又祭名。《书·舜典》望于山川。〈传〉皆一时望祭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义同。《诗·小雅》万夫所望。《释文》协韵音亡。又《释名》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易·小畜》月几望。《左传·桓三年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韵会》从壬,伪从王。《说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