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
成语注音:ㄧˇ ㄧㄩˋ ㄨㄟˊ ㄕㄤˇ
成语简拼:YYW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以譽為賞
成语解释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战国·韩·韩非《韩非子·有度》:『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以誉为赏,以毁为罚”几个大字。
(2)达达写不出成语“以誉为赏,以毁为罚”的拼音。
(3)珺豪大哥哥给树芳和舒歆讲述了“以誉为赏,以毁为罚”的历史典故
(4)鲁鲁不会写成语“以誉为赏,以毁为罚”的最后一个字。
(5)嵩县新智学校的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6)爱乐哥哥给雅楠和殷芹介绍了“以誉为赏”的成语典故。
(7)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以誉为赏”几个大字。
(8)三道河子中学的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以誉为赏”。
(9)去皇娘娘台遗址的时候,抄哥哥给艺糖和云赢讲解了『以誉为赏,以毁为罚』的典故。
(10)战国·韩·韩非《韩非子·有度》:『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成语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以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誉誉:yù 1、<动>称赞;赞美。《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2、<名>美名;荣誉。《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毁随其罚。』3、<形>通『豫』。安乐;欢乐。《诗经·小雅·蓼萧》:『是以有誉处兮。』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014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魏巍!?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赏赏:shǎng 1、<动>赏赐;奖赏。《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名>奖赏的财物官爵等。《五蠹》:『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3、<动>赠送。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4、<动>赞赏;赞扬。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因此相要,大相赏得。』5、<动>欣赏;玩赏。《杨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须惊。』
以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誉誉:《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羊茹切,余去声。《说文》称也。《玉篇》声美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誉。〈注〉誉者,过美之名。《诗·周颂》以永终誉。〈笺〉声美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庄子·盗跖篇》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又《礼·祭统孔疏》援神契云:大夫之孝曰誉。又星名。《晋书·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誉。又姓。平原大守誉粹。见《晋书》。又《諡法》状古述今曰誉。又通作豫。《诗·小雅》是以有誉处兮。〈传〉誉,善声也。处,安乐也。苏氏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又《韵会小补》通作与。《礼·射义》诗曰:则燕则誉。《郑注》誉,或为与。又《广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音余。义同。《论语》谁毁谁誉。《朱传》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誉平声。又《诗·大雅》庆既令居,韩姞燕誉。〈传〉燕,安。誉,乐也。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赏赏:《酉集中·贝字部》《广韵》书两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两切,□音曏。《说文》赐有功也。《书·大禹谟》赏延于世。又《仲虺之诰》功懋懋赏。《周礼·天官·大宰》三载,则计羣吏之治而诛赏之。又《战国策》故赏韩王,以近河外。〈注〉赏,犹劝也。又《类篇》一曰玩也,嘉也。《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又凡贻与者亦曰赏。《柳宗元·送薛存义序》于其往也,赏以酒肉,重之以辞。又姓。《姓纂》晋人赏庆,注《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