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ún hè jīng qiū
成语注音:ㄒㄩㄣˊ ㄏㄜˋ ㄐㄧㄥ ㄑㄧㄡ
成语简拼:XHJ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尋壑經丘
成语解释
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寻壑经丘→丘山之功→功标青史→史不絶书→书不尽言→言近意远→远不间亲→亲如骨肉→肉薄骨并→并日而食→食箪浆壶→壶中日月→月下老儿→儿女情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音cān]鹤→鹤长凫短→短衣匹马→马迟枚疾→疾言厉气→气消胆夺→夺席谈经→经纬天下→下井投石→石泐海枯
2、寻壑经丘→丘山之功→功盖天下→下笔有神→神工鬼力→力所能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傍倚刀→刀耕火种→种玉蓝田→田夫野老→老当益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死输忠→忠心贯日→日月重光→光怪陆离→离本依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盼自豪→豪情逸致→致远任重
3、寻壑经丘→丘山之功→功标青史→史无前例→例直禁简→简墨尊俎→俎樽折冲→冲冠发怒→怒目切齿→齿牙春色
成语示例
(1)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丘栗里情。▼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寻壑经丘”几个大字。
(2)祁阳师范高中部的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寻壑经丘”。
(3)权政大哥哥给成琨和鸢姿讲了“寻壑经丘”的典故。
(4)小昊写不出成语“寻壑经丘”的拼音。
(5)小萌不会写成语“寻壑经丘”的最后一个字。
(6)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丘栗里情。见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
(7)前往过路滩初级中学的车上,善致哥哥给聋隶和海津讲解了『寻壑经丘』的故事。
成语出处
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寻寻:xún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寻常] (1)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2)平常。[寻思] 思索。
壑壑:hè <名>深沟;深谷。《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又] 山沟;山谷。陶潜《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经经:jīng 1、<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2、<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3、<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4、<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5、<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6、<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7、<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8、<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又] <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经纪] (1)纲常;法度。(2)条理;秩序。(3)经营;料理。(4)买卖,贸易。[经年]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丘丘:qiū 1、<名>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名>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丘冢。』3、<名>丘墟;废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量>即垄,田亩耕作单位。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辨] 岭,山,陵,丘。见『陵』字。[丘墟] (1)废墟;荒地。(2)坟墓。[丘壑] (1)深山幽谷。常指隐居处。(2)画家的构思布局。
寻寻:《寅集上·寸字部》《唐韵》徐林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心切,□音浔。《说文》绎理也,本作□,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也。彡声。《增韵》求也。《前汉·黄霸传》语次寻绎。〈注〉抽引而出也。又度名。《周礼·地官·媒氏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小尔雅》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孟子》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又仍也,继也。《左传·昭元年》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古语》毫末不扎,将寻斧柯。又俄也。《晋羊祜让开府表》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又用也。《左传·僖五年》将寻师焉。〈注〉寻,用也。又侵寻,犹浸淫也。《前汉·武帝纪》巡郡县,侵寻太山矣。又借作温燖。《左传·哀十二年》吴使人请寻盟。子贡曰: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注〉寻,重也,温也,前盟巳寒,更温之使热。与燖义同。又长也。《扬子·方言》自关以西,秦晋梁益间,凡物长谓之寻。又俗谓庸常为寻常。又姓。晋寻会,唐刘黑闼将寻相。《韵会》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非。□。
壑壑:《丑集中·土字部》《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沟也,坑也,谷也,虚也。《诗·大雅》实墉实壑。《张衡·西京赋》谿壑错缪而盘纡。又海曰大壑,一曰巨壑。《庄子·天地篇》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又《山海经》有壑山。〈又〉西海流沙中有国,名壑市。又《集韵》黄郭切,音获。郝格切,音赫。义□同。俗作□,非。
经经:《未集中·糸字部》坕《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五经文字》作□者,讹。
丘丘:《子集上·一字部》《广韵》去鸠切《集韵》《韵会》祛尤切《正韵》驱尤切,□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尔雅·释丘》非人为之曰丘。又前高后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又地名。帝丘,本颛顼之墟,今澶州濮阳县。又营丘,商丘,楚丘,灵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又三丘。《张衡·思玄赋》过少昊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句芒。〈注〉蓬莱,方丈,方壶,三者皆羣仙所居。又《前汉·□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传》益兵也,即丘出一甲,则一甸之中,共百人为兵矣。又聚也。《孔安国·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又崇丘,亡诗篇名。言万物得极其高大也。又大也。《前汉·楚元王传》高祖微时,尝与宾客过其丘嫂食。〈注〉长嫂之称。又空也。《前汉·息夫躬传》寄居丘亭。又丘里。《庄子·则阳篇》少知问太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为风俗也。又比丘。《魏书·释老传》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又姓。又左丘,龙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麦丘,水丘,吾丘,皆复姓。又《韵补》叶祛其切,音欺。《诗·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叶下媒期。《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叶下诗之。《左传·僖十五年》史苏占之曰:不利行师,败於宗丘。叶上姬旗。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辞·九怀》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望谿兮蓊鬰,熊罴兮呴嘷。又叶丘於切,音区。《□琳·大荒赋》过不死之灵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伫盘桓以踌蹰。古丘区声通。《颜师古曰》古语丘区二字音不别,今读则异。互见匚部区字注。《集韵》本作丠,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