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ūn yóu yǒu bié
成语简拼:XYY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薰蕕有別
成语解释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要区别对待。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示例
(1)与其泾渭不分,转致无所忌惮;曷若薰莸有别,俾皆就我范围。▼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
成语造句
(1)昂昂不会写成语“薰莸有别”的最后一个字。
(2)柯君哥哥给惠诗和艳丽讲述了“薰莸有别”的成语典故。
(3)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薰莸有别”几个大字。
(4)露露写不出成语“薰莸有别”,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5)仙游县园庄中学的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薰莸有别”。
(6)去惠州龙珠中学之前,英岿叔叔给璐纱和梦芳讲解了『薰莸有别』的历史故事。
(7)与其泾渭不分,转致无所忌惮;曷若薰莸有别,俾皆就我范围。见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薰莸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好人和坏人。薰:香草。莸:臭草。
薰薰:xūn 1、<名>一种香草。《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2、<形>花草香。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又] 香气刺激人。《庄子·天地》:『五香薰鼻。』3、<名>通『熏』,火烟。鲍照《芜城赋》:『薰歇烬灭。』[又] 熏;烤。潘岳《马汧督诔》:『内焚穬火薰之。』
莸莸:yóu(1)落叶小灌木,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花蓝色,蒴果成熟后裂成四个小坚果。供观赏。(2)古书上指一种有臭味的草,比喻坏人:薰莸不同器(比喻好人和坏人搞不到一块儿)。
有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别别:bié 1、<动>分;分开。《苏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2、<动>区别;分别。《柳毅传》:『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3、<动>离别;告别。《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4、<副>另外;别外的。《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别肠] 离别之情。[别驾] 官职名。汉时为州刺史的属官,隋唐一度改为『长史』,后又恢复。宋时改为『通判』。[别传] 旧史书的一种分类。专记载某人的逸闻趣事,以补充正传的不足。
薰薰:《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云切,音勲。《说文》香草也。《本草注》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谓之薰。《山海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厉。《左传·僖四年》一薰一莸。《前汉·两龚传》薰以香自烧。又《南方草木状》薰陆香出大秦。又灼也。《易·艮卦》厉薰心。《尔雅·释训》爞爞炎炎,薰也。〈注〉皆旱热薰炙人。又与獯通。《史记·周本纪》薰育戎狄攻之。又与勳通。《汉·夏承碑》策薰着于王室。又《韵补》音萱。《黄庭经》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又许运切,音训。义同。考证:(《汉·夏承碑》带薰着于王室。)谨照原文带改策。
莸莸:《申集上·草字部》《唐韵》以周切,音犹。《说文》水边草也。即《尔雅》□,蔓于。又臭草。《本草注》其气□臭,故谓之莸。莸者,□也,朽木臭也。《左传·僖四年》一薰一莸。又地名。《晋书·慕容□载记》刘宁屯据莸城,降於苻氏。又《类篇》以九切,音酉。义同。《集韵》同□。
有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别别:《子集下·刀字部》《唐韵》方别切《集韵》《韵会》笔别切《正韵》必列切,□鞭入声。《说文》分解也。《玉篇》分别也。《增韵》辨也。《礼·曲礼》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别也。《尔雅·释山》小山别大山,鲜。〈疏〉谓小山与大山不相连属者名鲜。《淮南子·齐俗训》宰庖之切割分别也。《晋·仲长敖核性赋》同禀气质,无有区别。又傅别,谓券书也。《周礼·天官·小宰》八成,听称责以传别。〈注〉郑曰:为大手书於一札,中字别之。又《唐韵》《集韵》《韵会》皮列切《正韵》避列切,□便入声。《玉篇》离也。《增韵》解也,诀也。《江淹·别赋》黯然销□者,惟别而已矣。《宋·谢惠连·夜集叹乖诗》诗人咏踟蹰,搔首歌离别。《梁荀济赠阴梁州诗》已作金兰契,何言云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