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莸不杂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ūn yóu bù zá成语简拼:XYB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薰蕕不雜
成语解释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起。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造句
(1)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薰莸不杂”几个大字。
(2)噜噜不会写成语“薰莸不杂”的最后一个字。
(3)庆城县熊庙初中的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薰莸不杂”。
(4)翔浩叔叔给珈语和雨霏介绍了“薰莸不杂”的成语故事。
(5)小安写不出成语“薰莸不杂”,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且非我族类,往哲格言;薰莸不杂,闻之前典。』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薰莸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好人和坏人。薰:香草。莸:臭草。
薰薰:xūn 1、<名>一种香草。《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2、<形>花草香。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又] 香气刺激人。《庄子·天地》:『五香薰鼻。』3、<名>通『熏』,火烟。鲍照《芜城赋》:『薰歇烬灭。』[又] 熏;烤。潘岳《马汧督诔》:『内焚穬火薰之。』
莸莸:yóu(1)落叶小灌木,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花蓝色,蒴果成熟后裂成四个小坚果。供观赏。(2)古书上指一种有臭味的草,比喻坏人:薰莸不同器(比喻好人和坏人搞不到一块儿)。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杂杂:zá 1、<动>配合各种颜色。《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2、<动>搀杂;混杂。《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 <名>乱糟糟的事。《归田园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形>不纯的;不同种类的。《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动>交错。《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5、<副>都;共。《愚公移山》:『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杂厕] 夹杂;混杂。[杂家] 古代九流之一,采众家之说而融为一家的学术流派。[杂流] 从事各种行业的人。[杂然] 纷纷;不整齐的样子。[杂糅] 混杂在一起。
薰薰:《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云切,音勲。《说文》香草也。《本草注》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谓之薰。《山海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厉。《左传·僖四年》一薰一莸。《前汉·两龚传》薰以香自烧。又《南方草木状》薰陆香出大秦。又灼也。《易·艮卦》厉薰心。《尔雅·释训》爞爞炎炎,薰也。〈注〉皆旱热薰炙人。又与獯通。《史记·周本纪》薰育戎狄攻之。又与勳通。《汉·夏承碑》策薰着于王室。又《韵补》音萱。《黄庭经》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又许运切,音训。义同。考证:(《汉·夏承碑》带薰着于王室。)谨照原文带改策。
莸莸:《申集上·草字部》《唐韵》以周切,音犹。《说文》水边草也。即《尔雅》□,蔓于。又臭草。《本草注》其气□臭,故谓之莸。莸者,□也,朽木臭也。《左传·僖四年》一薰一莸。又地名。《晋书·慕容□载记》刘宁屯据莸城,降於苻氏。又《类篇》以九切,音酉。义同。《集韵》同□。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杂杂:《戌集中·隹字部》《广韵》徂合切《集韵》《韵会》昨合切,□音□。《说文》五彩相合也。《玉篇》糅也。《易·坤卦》夫□黄者,天地之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亲五色。又《礼·玉藻·亲带注》亲,犹饰也,即上之韠也。又《玉篇》同也。《广韵》集也。《易·系辞》亲物撰德。〈疏〉言亲聚天下之物。又《扬子·方言》碎也。《易·系辞》其称名也,亲而不越。〈疏〉辞理亲碎,各有伦序,而不相乖越。又《玉篇》厠也。又最也。又《广韵》帀也。又穿也。又鸟名。《尔雅·释鸟》爰居,亲县。〈疏〉爰居,海鸟也,一名亲县。又《集韵》七盍切《韵会》《正韵》七合切,□音囃。《公羊传·成十五年》诸大夫皆亲然曰:仲氏也,其然乎。《释文》亲,七合反,又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