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祸枯桑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í huò kū sāng成语简拼:YHK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移禍枯桑
成语解释
比喻甲方直接受害,乙方也不免受到牵连。
成语接龙
移祸枯桑→桑落瓦解→解甲归田→田园风光→光阴虚度→度人金针→针锋相对→对牛弹琴→琴棋书画→画饼充饥
成语造句
(1)包包写不出成语“移祸枯桑”的拼音。
(2)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移祸枯桑”几个大字。
(3)甲西中学的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移祸枯桑”。
(4)秋英姐姐给芸茜和阿芳讲解了“移祸枯桑”的典故。
(5)小朦不会写成语“移祸枯桑”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移祸移祸:[yíhuò] 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同『嫁祸』。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史记·楚世家》。
移移:yí 1、<动>迁移;移动。《寡人之于国也》:『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内。』2、<动>改变;变化。《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3、<动>递送。《汉书·刘歆传》:『歆因移书太常博士。』4、<名>移文。旧时的一种公文,发行平行机关。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文移往返。』[移国] 纂国。
祸祸:huò 1、<名>灾难;灾祸。《老子》:『祸兮福所倚。』2、<动>危害;降祸。《左传·昭公元年》:『子木有祸人之心。』
枯枯:kū 1、<动>枯萎;蔫。《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2、<形>干枯;干燥。《赤壁之战》:『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3、<动>干涸;枯竭。《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4、<形>憔悴;枯瘦。《荀子·修身》:『劳倦而容貌不枯。』
桑桑:sāng 1、<名>桑树。《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名>桑叶。《陌上桑》:『采桑成南隅。』3、<名>采桑养蚕纺织一类的工作。《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桑榆] 夕阳余辉照在桑树榆树的树梢上,代称日落的地方。常比喻老年时光。[桑梓] 桑树梓树是古代家宅边常栽的树的树木,用作故乡的代称。
移移:《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弋支切《集韵》《韵会》余支切《正韵》延知切,□音匜。《说文》禾相倚移也。《六书故》移秧也。凡种稻先苗之后移之。又《说文》一曰禾名。又迁也。《韵会》今迁徙之迻借作移。《书·多士》移尔遐逖。又《广韵》易也,延也。《博雅》转也。《书·毕命》世变风移。《礼·大传》绝族无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又《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疏〉移谓靡匜摇动也。又《广韵》遗也。《博雅》移,脱遗也。又官曹公府不相临敬,则为移书笺表之类也。《前汉·公孙弘传》弘乃移病免归。〈注〉移书言病。《后汉·光武纪》於是致僚属作文移。〈注〉文书移於属县。又姓。《风俗通》汉弘农太守移良。又山名。《水经注》沅水源出许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带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风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又通作施。《前汉·卫绾传》刃者,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如淳注》施,读曰移。言刃者人所好,故多数移易贸换之也。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异。《礼·郊特牲》以移民也。〈注〉移之言羡也。〈疏〉以蜡祭丰饶,皆醉饱酒食,使人歆羡也。又《曹植·鹞雀赋》雀得鹞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注〉移,迁也。又《集韵》敞□切,音侈。《礼·表记》衣服以移之。〈注〉移读如水汜移之移。犹广大也。又叶牛何切,音俄。《楚辞·七谏》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以日多。枭鴞既以成羣兮,□鹤弭翼而屛移。
祸祸:《午集下·示字部》(古文)旤《唐韵》《正韵》胡果切《集韵》户果切《韵会》合果切,□和上声。《说文》害也,神不福也。《释名》毁也,言毁灭也。《增韵》殃也,灾也。《诗·小雅》二人从行,谁为此祸。《礼·表记》君子慎以避祸。又作旤。《前汉·五行志》六畜谓之旤,言其着也。又作祻。《晋书·文帝纪》□同发机。又叶后五切,户上声。《冯衍·显志赋》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吊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纣於牧野。野,音竖。又叶纸韵,虎委切。《荀子·成相篇》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又叶支韵,许规切。《荀子·成相篇》论臣过,反其施,尊主安国尚贤义,距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义叶宜。
枯枯:《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苦胡切《集韵》《韵会》《正韵》空胡切,□音刳。《说文》槀木也。《史记·诸侯表》摧枯朽者易为力。又《周礼·天官·郑注》童枯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山泽无水为枯。又《集韵》后五切,音户。竹名。通作楛。详楛字注。又叶苦禾切,音科。《黄庭经》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
桑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息郞切《集韵》《韵会》《正韵》苏郞切,□颡平声。《说文》蚕食叶。《徐曰》叒音若。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蚕所食神叶,故加木叒下以别之。《典术》桑箕,星之精。《诗·豳风·注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蚕月条桑,枝落采其叶也。《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爱蚕食也。《史记·货殖传》齐鲁千亩桑麻,其人与千户侯等。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夏取桑柘之火。又檿桑,山桑也,丝中琴瑟弦。《书·禹贡》厥篚檿丝。又其材中弓干。《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又台桑,地名。启所生处。《楚辞·天问》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又空桑,山名。《吕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又桑林,乐名。《左传·襄十年》宋公享鲁侯于楚丘,请以桑林。又桑扈,鸟名。《左传·昭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注:桑扈,窃脂。又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后,汉桑弘羊、桑楚。又复姓。桑丘、庚桑。□,籀文桑。考证:(《礼·月令》季夏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谨照原文夏改春。(《书·禹贡》厥贡檿丝。)谨照原文贡改篚。(《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谨照原文工人改弓人。(《左传·襄四年》桑扈,窃脂,为蚕驱雀者也。)谨按此系昭十七年传注非襄四年传文,今据改左传昭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注桑扈窃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