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为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yǔ wéi zhòng成语简拼:YYW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一語為重
成语解释
表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成语造句
(1)昂昂不会写成语“一语为重”的最后一个字。
(2)叮铛写不出成语“一语为重”,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3)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一语为重”几个大字。
(4)熔颖大哥哥给念芸和合美讲述了“一语为重”的历史典故
(5)羊场镇第二中学的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语为重”。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语语:yǔ 1、<动>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名>话;言论。《琵琶行》:『又闻此语重唧唧。』3、<名>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齿寒。」』yù<动>告诉。《为学》:『贫者语于富者曰……』[语次] 谈话之间。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重重:zhòng 1、<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 <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2、<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又] <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3、<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4、<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5、<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重者反出在外。』6、<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7、<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8、<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9、<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辱国。』chóng 1、<形>重叠。《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3、<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4、<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重,岂不危哉。』[重民] 农民。[重泉] (1)水极深的地方。(2)黄泉。[重舌] 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 怀孕。[重阴] (1)浓云密布的阴天。(2)地下。[重足] 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语语:《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鱼举切《集韵》偶举切《韵会》鱼许切《正韵》偶许切,□鱼上声。《说文》论也。《徐曰》论难曰语。语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为语,吾,语辞也。言者直言,语者相应答。《释名》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易·颐卦》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诗·大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疏〉直言曰言,谓一人自言。答难曰语,谓二人相对。《礼·亲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注〉言,自言己事也。语,为人论说也。《家语》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又国名。《别国洞冥记》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又《广韵》牛倨切《集韵》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鱼去声。《广韵》告也。《增韵》以言告人也。《左传·隐元年》公语之故。《论语》居,吾语女。又敎戒也。《鲁语》主亦有以语肥也。又地名。《前汉·闽粤王传》钱唐榬终古斩徇北将军为语儿侯。《孟康注》语儿,越中地也。今吴南亭是。《师古曰》语,或作篽、籞。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重重:《酉集下·里字部》《唐韵》柱用切《集韵》《韵会》储用切,□音緟。《说文》厚也。《增韵》轻之对也。《易·系辞》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礼·王制》轻任幷[同并],重任分。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又尊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又尚也。《礼·缁衣》臣仪行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又数也。《左传·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注〉重,犹数也。又甚也。《礼·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战国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犹甚也。又《淮南子·汜论训》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贞正无邪。又《战国策》军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汉·张耳□余传》从间路绝其輺重。又星名。《博雅》岁星谓之重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重平县,属渤海郡。又山名。《山海经》有重阴之山。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又《集韵》《韵会》柱勇切《正韵》直陇切,□音□。《集韵》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韵》多也。《韵会》毛氏曰:凡物不轻而重,则上声。因其可重而重之,与再重、郑重,皆去声。○按《说文》柱用切,厚也,即与轻重义同。《集韵》柱勇切,慎也,即与郑重义同。上去虽有二音,□无二义。古人三声通用,必谓上去异训,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过也。又《广韵》直容切《韵会》传容切,□音褈。《广韵》复也,叠也。《易·乾卦》九三重刚而不中。〈疏〉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书·舜典》重华协于帝。《礼·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辞·九辩》岂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又谷名。《诗·豳风》黍稷重穋。〈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切,先种后熟曰重。又作穜,音同。又多也。《左传·成二年》重器备。〈注〉重,犹多也。《释文》直恭切。又累也。《诗·小雅》无思不忧,只自重兮。〈笺〉重,犹累也。《释文》直龙切,又直用切。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释文》直龙切。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馆。〈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释文》直龙切。又车名。《诗·卫风》猗重较兮。〈传〉重较,卿士之车。《释文》直恭切。又屋承溜也。《礼·檀弓》池视重溜。〈疏〉重溜,屋承溜也,以木为之。《释文》直容切。又地名。《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注〉重丘,曹邑。又人名。《书·吕□》乃命重黎。〈传〉重即羲,黎即和。《释文》直龙切。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后,明有重省。又神所依也。《礼·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复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犹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丧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又《正韵》徒红切,音同。与穜同。谷名。又与童同。《礼·檀弓》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释文》重,音同。又《正韵》之仲切,音衆[音zhòng]。《前汉·匈奴传》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又《韵补》叶直良切,音长。《道藏歌》神畅感寂庭,默思彻九重。灵歌理冥运,百和结朱章。考证:(《礼·缁衣》臣仪□不重辞。)谨照原文□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