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uè hǎi yuān chóu
成语简拼:XHY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血海冤仇
成语解释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仇恨深
近义词
血海深仇、深仇大恨
成语示例
(1)这些血海冤仇的根源,他还不十分清楚。他只恨那帮杀人凶手。▼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
成语造句
(1)成语血海冤仇和心情有关。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血海冤仇”几个大字。
(3)沙湾县康华中学的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血海冤仇”。
(4)小乖写不出成语“血海冤仇”,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5)小康不会写成语“血海冤仇”的最后一个字。
(6)梓箐大哥哥给烨焓和蕙兰讲述了“血海冤仇”的历史典故
(7)在前往新安中学的面包车上,太超大哥哥给浜媛和焘锐讲了『血海冤仇』的典故。
(8)这些血海冤仇的根源,他还不十分清楚。他只恨那帮杀人凶手。见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
(9)这确实是他真实的心愿,既然不能通过读书做官了,那就想法独善其身吧,当然他还要探查他家的血海冤仇。
成语出处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放着他血海深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血海血海:形容杀人流血:血海深仇(因杀人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冤仇冤仇:[yuānchóu] (1)指由于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怨恨。(2)敌意,尤指相互间的仇恨或敌对。
血血:一、xiě<口>义同『血』(xuè)。如: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二、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4)指月经。
海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冤冤:yuān 1、<名>冤屈。《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2、<形>冤屈。《窦娥冤》:『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冤家] 仇人。情人。[冤孽] 前生留下的仇怨和罪过。
仇仇:chóu 1、<名>仇敌,敌人。《伶官传序》:『梁,吾仇也。』2、<名>仇恨,怨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动>报答,报复。《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主之憾。』4、<名>匹,同伴。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qiú 1、<名>同伴;伴侣。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一:『携我好仇,载我轻车。』2、配偶。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3、对手。王粲《闲邪赋》:『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4、姓。[仇隙] 1.仇人。范晔《后汉书·质帝纪》:『顷者,州郡轻慢宪防,竞逞残暴……恩阿所私,罚枉仇。』2.指仇怨。吴承恩《西游记》五十九回:『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仇雠] 仇人。刘商《胡笳十八拍·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结恩信。』[仇方] 友邦;邻国。《诗经·大雅·皇矣》:『询尔仇,同尔兄弟。』[仇匹] 1.同伴;朋友。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仇」,此之谓也。』2.配偶。《朱子语类》卷八十一:『谓如此之淑女,方可为君子之仇。』
血血:《申集下·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呼决切,音泬。《类篇》祭所荐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释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礼·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又《大戴礼》血者犹血。〈注〉血,忧色也。又《山海经》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又《诗·郑风·茹藘疏》陆玑云:茹藘,一名地血。又《韵补》胡桂切,叶音惠。《刘向·九叹》晋申生之离谗兮,荆和氏之泣血,吴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又《毛诗古音考》音綌,鼠思泣血,无言不疾。《宋玉·高唐赋》弭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海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冤冤:《子集下·冖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袁切,音鸳。《说文》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广韵》枉曲也。《史记·于定国传》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又冤句县。《韵会》在曹州。句音劬。《正韵》亦作寃。
仇仇:《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音求。匹也。匡衡引《诗》:君子好仇。同逑。《尔雅·释诂》仇,合也。〈注〉谓对合也。又怨敌也。《诗·秦风》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又讐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为韩报仇。又《尔雅·释训》仇仇,敖敖,傲也。《诗·小雅》执我仇仇。〈传〉犹謷謷也。又《释名》仇,矛讐也。所伐则平,如讨仇讐也。又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复姓。隋有章仇太翼。又《集韵》恭於切《正韵》斤於切。□同□。《诗·小雅》賔载手仇。〈注〉以手挹酒也。又《韵补》叶渠之切,音奇。《诗·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又叶强於切,音渠。《陆机·感丘赋》抨神爽以婴物兮,济性命而为仇。忘大暮於千祀兮,争朝荣於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