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tà héng chén
成语简拼:YTH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榻横陳
成语解释
形容人在床上横躺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睡觉
成语接龙
1、一榻横陈→陈古刺今→今夕何夕→夕惕若厉→厉世磨钝→钝学累功→功成名就→就虚避实→实至名归→归十归一→一日九迁→迁善塞违→违利赴名→名不虚得→得寸进尺→尺璧寸阴→阴疑阳战→战火纷飞→飞来横祸→祸不旋踵→踵接肩摩→摩肩击毂→毂击肩摩→摩厉以需→需沙出穴
2、一榻横陈→陈古刺今→今非昔比→比众不同→同条共贯→贯颐备戟→戟指怒目→目怔口呆→呆里撒奸→奸掳烧杀→杀一儆百→百无一用→用武之地→地北天南→南蛮鴃舌→舌敝唇枯→枯木再生→生荣死哀→哀声叹气→气涌如山
成语示例
(1)一日之中,除去干事游玩的时候,无法一榻横陈。▼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6回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一榻横陈”几个大字。
(2)唱唱写不出成语“一榻横陈”,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3)成语一榻横陈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立晟大哥哥给贻然和丽盎讲解了“一榻横陈”的典故。
(5)马厂中学的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榻横陈”。
(6)小濛不会写成语“一榻横陈”的最后一个字。
(7)在去往两水中学的小面包车上,去景洪市大渡岗乡中学的时候,镇倚叔叔给汝欣和旎二讲解了『一榻横陈』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横陈横陈:[héngchén] (1)横七竖八地排列。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2)横穿。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榻榻:tà 1、<名>坐卧用具,形状狭长低矮。《孔雀东南飞》:『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2、<名>泛指床。《芋老人传》:『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榻布] 粗厚的布,也作『荅布』
横横:héng 1、<形>与『纵』『竖』相对。《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又] <动>横着;成横状。《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形>广远;宽阔。《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动>交错。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碧血横飞。』heng4 1、<形>蛮横;残暴。《史记·吴王 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又] 祸害。《周处》:『义光人谓为三横。』2、<形>出乎意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横遇飞祸。』
陈陈:chén 1、<名>古指台阶,及台阶下的地方。《冯谖客孟尝君》:『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2、<动>陈列;摆列。《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动>陈述;陈说。《荆轲剌秦王》:『恐惧不敢自陈。』4、<形>旧;旧的。《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zhèn后作『阵』 1、<名>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无部伍行陈。』2、<动>列阵;布阵。《子鱼论战》:『既陈而后击之。』[陈陈相因] 陈谷逐年堆积。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用以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杨万里《眉山任公小丑集序》:『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气……非近世陈、累累随行之作也』[陈腐] 1.陈旧腐败。2.毫无新意,不合时尚的观点、文章。[陈迹] 过去的事迹。[陈情] 诉说自己的情况或衷情。屈原《九章·惜往日》:『愿陈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陈言] 1.陈述言词。范晔《后汉书·伏皇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时策,曹操恶而杀之。』2.陈腐的空语。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榻榻:《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土盍切《集韵》《韵会》托盍切《正韵》托甲切,□音塌。《说文》牀也。从冃从羽。《玉篇》牀狭而长谓之榻。《释名》言鹌榻然近地也。《后汉·徐穉传》蕃在郡不接賔客,惟徐穉来,特设一榻。又布名。《史记·货殖传》榻布皮革千石。《汉书·音义》榻布,白叠也。又叶他悦切,音近忒。《苏轼·滕王阁诗》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横横:《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户盲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盲切,□音黉。《说文》阑木也。又《唐韵》纵横也。东西曰纵,南北曰横。亦作从横。《史记·苏秦传》合从连衡。《汉书音义》利合为从,威权相胁为横。又《吕览·离谓篇》失从之意,失横之事。〈注〉关东六国为从,关西为横。一曰以六攻一为从,以一离六为横。又《楚辞·招隐》不知横之与纵。〈注〉纬曰横,经曰纵。又星名。《前汉·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横县,属琅邪郡。又学舍也。与黉通。《后汉·鲍德传》修起横舍。又姓。《风俗通》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又《唐韵古音》胡光切,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又《集韵》草名。《尔雅·释草》傅,横目。〈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又《集韵》姑黄切,音光。汉门名。又《集韵》《正韵》□户孟切,衡去声。不顺理也。《孟子》待我以横逆。《前汉·吴王传》吴王日益横。又卜兆名。《前汉·文帝纪》卜之,兆得大横。又《唐韵》《集韵》□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礼·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又《类篇》俎跗,横木也。
陈陈:《戌集中·阜字部》軙敶《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尘。《玉篇》列也,布也。《书·咸有一德》乃陈戒于德。《诗·小雅》□馈八簋。又《史记·李斯传》所以饰后宫,充下□。〈注〉下陈,犹后列也。又《广韵》故也。《诗·小雅》我取其□,食我农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又久也。《书·盘庚》失于政,□于兹。〈传〉今既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释诂云:尘,久也。孙炎曰:□居之久,久则生尘矣。古者□尘同也。故□为久之义。又《广韵》张也。《礼·表记》事君欲谏,不欲□。〈注〉□谓言其过於外也。又《广韵》衆[音zhòng]也。又《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注〉堂下至门径也。《释名》言賔主相迎□列之处也。《诗·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注〉北当阶,其南接门内溜。又国名。《广韵》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於□,楚灭□为县,汉为淮阳国,隋为□州。又姓。胡公满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又《玉篇》或作□尘。又《广韵》《集韵》□直刃切。同阵。军伍行列也。详前阵字注。又叶都年切,音颠。《易林》秋粮未成,无从至□。水深难涉,使我不前。《黄庭经》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高下□。关音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