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suì zài shè
成语注音:ㄧ ㄙㄨㄟˋ ㄗㄞˋ ㄕㄜˋ
成语简拼:YSZ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歲再赦
成语解释
一年之中再次赦罪。指赦免过滥。同『一岁载赦』。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一岁载赦
成语接龙
一岁再赦→赦事诛意→意兴盎然→然糠自照→照章办事→事无常师→师出无名→名震一时→时和年丰→丰筋多力→力均势敌→敌国外患→患难与共→共贯同条→条修叶贯→贯朽粟陈→陈言务去→去伪存真→真相毕露→露水夫妻→妻儿老小→小时了了→了然于胸→胸怀磊落→落魄江湖
成语示例
(1)一岁再赦,好人喑哑。▲《旧唐书·太宗纪上》
成语造句
(1)成语「一岁再赦」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一岁再赦”几个大字。
(3)大双写不出成语“一岁再赦”的拼音。
(4)豆豆不会写成语“一岁再赦”的最后一个字。
(5)怀哥哥给贵荷和晨莉介绍了“一岁再赦”的成语典故。
(6)马必中学的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岁再赦”。
(7)一岁再赦,好人喑哑。见《旧唐书·太宗纪上》。
(8)前往康保县第二中学的出租车上,冠玉叔叔给优悦和倩敏讲了『一岁再赦』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宋·范祖禹《唐鉴》卷三:『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岁岁:suì 1、<名>岁星;木星。《国语·周语》:『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2、<名>年。《捕蛇者说》:『积于今六十岁矣。』[又] 〈名作状〉每年。《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名>年龄。《促织》:『成有子九岁。』4、<名>时间;光阴。《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5、<名>年成;收成。《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除] 年终;一年的最后的一天。
再再:zài 1、<数>第二次。《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数>两次。《送东阳马生序》:『日再食。』《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3、<副>连接两个动作,表示先后关系。《活板》:『用讫再火令药熔。』[注] 在古代汉语中。『再』不是『再一次』的意思。如『三年再会』是说『三年之内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的意思。[再蘸] (1)第二次斟酒。(2)再娶或再嫁。[再四] 多次。[再造] (1)重新获得生命。(2)重建。
赦赦:shè <动>赦免;对罪人免除刑罚。《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岁岁:《辰集下·止字部》亗《唐韵》相锐切《集韵》须锐切,□音帨。《释名》岁,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岁者,遂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传〉所以纪四时。〈又〉王省惟岁。〈传〉王所省职,兼总羣吏,如岁兼四时。又星名。《尔雅·释天》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郭注》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正志》分二十八宿为十二次,岁星十二岁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又〉保章氏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疏〉此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右行於天,一岁移一辰,十二岁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岁左行於地,一与岁星跳辰,年数同。岁星为阳人之所见,太岁为阴人所不覩,故举岁星以表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一年之中惟於一辰之上为法。若元年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五星俱赴於牵牛之初,是岁星与日同次之月。十一月斗建子,子有太岁,至后年,岁星移向子上,十二月日月会於□枵。十二月斗建丑,丑有太岁。推此已后皆然。又岁星木会在东方,为青龙之象,天之贵神福德之星,所在之国必昌。又《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孝经·钩命决》岁星守心年谷丰。《左传·昭三十二年》史墨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又《岳珂·桯史》今星家以太岁为凶星。《王充·论衡》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又年谷之成曰岁。《左传·哀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杜注》岁,年谷也。《前汉·武帝诏》为岁事曲加礼。又周制有岁计、岁会。《周礼·春官》职岁。〈注〉主岁计者。〈又〉岁终,则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会。三岁则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之。〈又〉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又《史记·天官书》腊之明日曰初岁。《四民月令》亦曰小岁。又始岁曰献岁。《楚辞·招魂》献岁发春。〈注〉献,进也。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也。又《东京梦华录》除夕夜,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又《风土记》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又《苏轼·馈岁诗序》蜀中値岁晚间遗,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又万岁,山名。在桂阳。《水经注》万岁山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水侧居民号万岁村。又水名。《伏琛·三齐略记》曲城、齐城东有万岁水,水北有万岁亭。又湖名。《广舆记》万岁湖,在建昌府南丰县。又宫名。《三辅黄图》汾阳有万岁宫。又木名。《尔雅·释木疏》杻一名檍,今宫园种之,名万岁木,取名於亿万也。又《集韵》相绝切,音雪。义同歱。《曹植·平原公主诔》城阙之诗,以日喻岁。况我爱子,神光长灭。岁亦读雪。又《集韵》苏卧切,音□。□岁,谷名。《说文》从步戌声。律正书名五行为五步。一说从步者,躔度之行,可推步也。从戌者,木星之精,生於亥,自亥至戌而周天。戌与岁亦谐声,别作嵗、歳,□非。考证:(《周礼·春官》冯相氏疏十有二岁。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为大周。)谨照原文为字改一字。(三岁则大计羣吏之属,而诛赏之。)谨照周礼原文属改治。
再再:《子集下·冂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作代切,音载。《说文》一举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举二也。《玉篇》两也。《广韵》重也,仍也。《书·禹谟》朕言不再。《礼·儒行》过言不再。〈注〉知过则改,故不再也。《左传·僖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辞·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赦赦:《酉集中·赤字部》《广韵》始夜切《集韵》《韵会》《正韵》式夜切,□音□。《说文》置也,释也。或从亦作□。《广韵》赦,宥也。《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汤誓》罔有攸赦。又《吕□》五□之疑有赦。《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注〉赦,舍也。《前汉·□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惷愚。又姓。《说苑》赵□子臣赦厥。又通作舍。《前汉·朱博传》常□不舍。又《集韵》测革切。本作敕。击马也。又《韵补》叶诗戈切。《韩愈·东方朔诗》羣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按诗戈切,吴才老读。考证:(《前汉·□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谨照原文蠢改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