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矢双穿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shǐ shuāng chuān成语注音:ㄧ ㄕㄧˇ ㄕㄨㄤ ㄔㄨㄢ
成语简拼:YSS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矢雙穿
成语解释
犹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同]一箭双雕
成语示例
(1)《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麽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
成语造句
(1)安安写不出成语“一矢双穿”,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一矢双穿”几个大字。
(3)昌九学校的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矢双穿”。
(4)杜大爷给可可和卡卡讲了“一矢双穿”的典故。
(5)小儿不会写成语“一矢双穿”的最后一个字。
(6)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见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
成语出处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一举两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矢矢:shǐ 1、<名>箭。《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动>发誓。《诗经·柏舟》:『之死矢靡它。』3、<名>通『屎』,粪便。《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矢言] 正直之言。
双双:shuāng 1、<形>两两成对的。《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动>匹敌;匹配。《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形>逢双的;偶数。《宋史·礼志》:『唐朝故,只视事,双日不坐。』4、<量>对。《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穿穿:chuān 1、<动>穿透,突破。《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2、<动>凿,掘。《察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3、<动>通过,经过。《登泰山记》:『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动>贯串。《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5、<形>破,破损。《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6、<动>穿戴。《[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7、<名>洞,孔。《宋书·刘秀之传》:『柱有一穿。』[穿鼻] 1.听命于人,如牛鼻之穿绳而不能自主。2.古代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梁书·武帝纪上》:『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穿穴] 1.洞穴。2.强求其通。[穿杨] 《战国策·西周策》载:『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后人以『穿杨』比喻文章技艺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唐彦谦《送樊琯司业还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穿逾] 穿壁翻墙。[穿凿] 1.凿通。王充《论衡·答佞》:『穿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2.牵强附会。任意牵合意义,强求其通。《论衡·奇怪》:『儒生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矢矢:《午集中·矢字部》《唐韵》《广韵》式视切《集韵》《类篇》《韵会》矧视切,□尸上声。《说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宋衷云》黄帝臣也。《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山海经》少皡生般,始为弓矢。《尔雅·释诂》矢,弛也。〈疏〉以弓释弦曰弛。《释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扬子·方言》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易·系辞》剡木为矢。《书·顾命》垂之竹矢。《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矢,用诸散射。《史记·孔子世家》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又嚆矢,响箭也。《庄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为桀纣嚆史也。一作嗃矢。黄庭坚曰:安能为人作嗃矢。〈注〉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远近也。又《尔雅·释诂》□也。《虞书序》臯陶矢阙谟。《春秋·隐五年》公矢鱼于棠。《诗·大雅》无矢我陵。〈传〉矢,□也。〈笺〉犹当也。《正义》矢实□义,欲言威武之盛,敌不敢当,以其当侵而□,故言矢犹当也。又《尔雅·释言》誓也。《书·盘庚》出矢言。《诗·卫风》永矢勿谖。又《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黄矢贞吉。《诗·小雅》其直如矢。又施也。《诗·大雅》矢其文德。又投壷之筹曰矢。《礼·投壷》主人奉矢。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又《释名》齐鲁谓光景为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又钳矢,蓬矢,诸羌州名。见《唐书·地理志》。又《广韵》屎本作矢。《左传·文十八年》埋之马矢之中。《史记·廉颇传》一饭三遗矢。又复姓。《前汉·马宫传》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云。《集韵》或作□。
双双:《子集下·又字部》《韵会》双,俗作双,非。(双)《唐韵》所江切《集韵》《韵会》疎江切,□音□。《说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后汉·王乔传》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又《玉篇》两也。《仪礼·聘礼》凡献执一双。又《玉篇》偶也。《诗·齐风》冠绥双止。〈笺〉五人为奇,而襄公往从而双之。又兽名。《山海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三青兽相幷[同并],名双双。〈注〉郭璞曰:言体合为一也。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盖谓此也。吴任臣云:兽经曰:文文善呼,双双善行。骈志云:双双合体,蛩蛩假足。麟书曰:双双俱来,孟极是覆。又鸟名。《公羊传·宣五年》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疏〉旧说云: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故以喻焉。○按公羊传疏与山海经注异。又《正字通》温庭筠诗:招客先开四十双。王弇州注云:双,五亩也。四十双,二百亩也。或曰唐书南诏传:官给田,四双为二百亩。又云南亲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后驱,犂一曰为一双。又陶九成辍耕录,谓一双为四亩,佛地以二亩为一双,盖各从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数也。又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双泰贞。又《集韵》朔降切,音淙。偶也。又叶所终反。《谢惠连·七夕诗》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穿穿:《午集下·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缘切,音川。《说文》通也,穴也。《诗·召南》谁谓□无牙,何以穿我屋。《前汉·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注〉本皆荒梗,始开通之,故言穿。又《增韵》委曲入也,钻也,凿也。《前汉·沟洫志》穿渠漑田。又《广韵》孔也。《史记·邓通传》孝文梦欲上天,有一黄头郞从后推之,上顾见其衣裻带后穿。《后汉·耿恭传》衣履穿决。又国名。《尔雅·释地八狄疏》六曰穿胷。又《本草》百穿,蜂房也。又《拾遗记》江东谓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用红缕系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又《广韵》尺绢切《集韵》《韵会》《正韵》枢绢切,□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又叶枢伦切,音春。《扬雄·长杨赋》逮至圣文,随风乗[音chéng]流,方垂意於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注〉宁,读近寅。穿,枢伦切。又《韵会小补》於权切,音渊。火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