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成语注音:ㄧ ㄖㄣˊ ㄕㄢˋ ㄕㄜˋ,ㄅㄞˇ ㄈㄨ ㄐㄩㄝˊ ㄕㄧˊ
成语简拼:YRSSBFJ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成语解释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评论一个集体
近义词
名师出高徒
成语示例
(1)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
成语造句
(1)包包写不出成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2)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几个大字。
(3)大垛镇初级中学的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4)介石大哥哥给缨媛和刘伊讲解了“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的典故。
(5)蜜儿不会写成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国语·吴语》:『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志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韦昭注:『决,勾弦。拾,捍。言申胥、华登善用兵众必化之;犹一人善射,而百夫竞著决拾而效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善善:shàn 1、<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善,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又] <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又] <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2、<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3、<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4、<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善易能也。』5、<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6、<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7、<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8、<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9、<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射射:shè 1、<动>射箭;用弓射击。《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又] 用枪炮射击;用火器发射。《三元里抗英》:『炮火火箭纷纷打射贡院。』2、<动>喷射。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3、<动>照射。徐宏祖《楚游日记》:『光由隙中下射,宛如钩月。』4、<动>猜度;猜谜。《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5、<动>追求;谋求。《南史·沈约传》:『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射势,颇累清淡。』yì 1、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2、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百百:bǎi 1、<数>十个十。2、<数>概数。《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百司] 朝中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
夫夫:fū 1、<名>成年男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2、<名>大丈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夫也。』3、<名>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智取生辰纲》:『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4、<名>女子的配偶;丈夫。《陌上桑》:『罗敷自有夫。』fú 1、<代>(1)这;那。《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2)他。《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夫往而学焉。』2、<助>(1)用在句首,引起议论。《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2)用在句中,使语气显得舒缓。《论语·阳货》:『食夫稻,衣夫锦,放女安乎?』(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决决:jué 1、<动>疏通水道;开口子导引水流。《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2、<动>决口;洪水冲开堤岸。《汉书·武帝纪》:『河水决濮阳,泛六郡。』3、<动>决定;确定。《赤壁之战》:『受制于人,吾计决矣。』4、<动>判决;裁决。《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5、<动>处决;执行死刑。《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引] 自杀。《<指南录>后序》:『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6、<动>决战;较量出胜负高低。《赤壁之战》:『孤当与孟德决之。』7、<副>必定;肯定;一定。《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自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8、<动>通『诀』,辞诀;告辞;告别。《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拾拾:1、shí(1)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拾粪;拾麦穗儿;拾金不昧。(2)收拾:拾掇。2、shí『十』的大写。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善善:《丑集上·口字部》(古文)譱《广韵》常演切《集韵》《韵会》《正韵》上演切,□音蟺。《说文》吉也。《玉篇》大也。《广韵》良也,佳也。《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又《诗·鄘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礼·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注〉善谓多于前。又《礼·曲礼·入国不驰注》驰善躙[音lìn]人也。〈疏〉善犹好也,车驰则好行刺人也。又《礼·王制注》善士谓命士也。又《礼·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疏〉善犹解也。又《礼·少仪》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难,故称习。艺易,故称善。又《前汉·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兰王。又与单通。《前汉·匈奴传》单于曰善于。又《广韵》姓也。《吕氏春秋》善卷,尧师。又《韵会》《正韵》□时战切,音缮。《毛氏曰》凡善恶之善则上声,彼善而善之则去声。《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善字俱无去声。又《正字通》与人交讙曰友善。《史记·刺客传》田光曰:所善荆卿可使也。又与膳通。《庄子·至乐篇》具太牢以为善。《集韵》或作嬗。
射射:《寅集上·寸字部》《唐韵》神柘切《集韵》食夜切《韵会》《正韵》神夜切,□蛇去声。《说文》弓弩发於身,而中於远也。《礼·射义》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又射之为言绎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中矣。又射义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礼·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参连,曰剡注,曰襄尺,曰井仪。详《郑司农注》。又《广韵》羊谢切《集韵》《韵会》《正韵》夤谢切,□音夜。仆射,秦官名。《汉官仪注》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课之,故名。师古曰:射本如字读,今音夜,盖关屮语转为此音也。朱子曰:礼仆人师扶左,射人师扶右。周官大仆之职,仆射之名,盖起於此。汉献帝始分置左右仆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又《广韵》《集韵》□食亦切,音实。《增韵》以弓弩失射物也。又指物而取曰射。《论语》弋不射宿。又《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弹射利病,为世所嫌。欧阳氏曰:泛而言射,则在去声,以射其物而言,则在入声。《正字通》以为曲说,非。又《广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睾。《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正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又叶当故切,音妒。《诗·小雅》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又叶於略切,音约。《诗·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辞·天问》封豨是射。叶下若。《说文》本作□。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考证:(《礼·射义》射之为言绎也。各绎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中。)谨照原文改: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则中矣。
百百:《午集中·白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陌切,音伯。《说文》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百,白也。十百为一贯。贯,章也。《徐曰》章,以诗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数。会意字。《前汉·律正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又众多也。《易·系辞》百官以治。《书·尧典》平章百姓。《后汉·明帝纪》百蛮贡职。又百里,刃名。百錬,刀名。见《古今注》。又百鹩。鸟名。见《大戴礼》。又百足,虫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马蚿。又百合,草名。《谭子化书》山蚯化为百合。又地名。隋百泉县,唐百文县。又国名。《北史·百济传》百济国,马韩之属,在辽东之东。又姓。百丰,列子弟子。又复姓。《风俗通》秦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又《韵会》《正韵》□莫白切,音陌。励也。《左传·僖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注〉言每跳皆勉力为之。又唐谓行杖人曰五百。《后汉·曹节传注》五百字,本为伍佰。伍,当也。佰,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续志》五百赤帻绦褠,即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汉·季布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易林》营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正年八百。又叶毕吉切,音必。《欧阳修·潭园诗》一华聊一醉,尽醉犹须百。而我病不□,对花空叹息。
夫夫:《丑集下·大字部》《唐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音肤。男子通称。《礼·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诗注》夫有传相之德,而可倚仗,谓之丈夫。又男女既配曰夫妇。《易·家人》夫夫妇妇。又先生长者曰夫子,妻称夫亦曰夫子。又《礼·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又妾曰如夫人。《左传·昭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又官名。《礼·王制·大夫注》大夫者,扶进人者也。又《周礼·地官》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余夫。又贩夫。《周礼·地官》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白乐天诗》楼暗攒倡妇,堤喧嗾贩夫。又执御行役曰仆夫。《诗·小雅》召彼仆夫,谓之载矣。又以我称人曰夫夫。《礼·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又人名。黔夫,齐威王疆场四臣之一。又国名。丈夫国,在维鸟北,见《山海经》。又邑名。柴夫,属燕地,见《齐语》。又山名。夫夫山,在风伯山之东,见《山海经》。○按《续通考》引此作大夫。又武夫,石之次玉者。《前汉·董仲舒传》五霸比于三王,犹武夫之于美玉。别作玞砆。又数名。《前汉·食货志》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又姓。又息夫,复姓。又《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正韵》逢夫切,□音扶。语端辞。《论语》夫仁者。又语已辞。《论语》如斯夫。又有所指之辞。《论语》夫二三子也。又草名。《尔雅·释草》柱夫摇车。〈注〉蔓生,细叶紫花,可食,俗呼为翘摇车。又叶缚谋切,音浮。《□琳诗》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蔡,归之命也夫。考证:(又国名。丈夫国,在维鸟,见《山海经》。)谨照原文维鸟下增北字。(《史记·董仲舒传》五霸比于三王。)谨按史记儒林传董仲舒传无此语,所引出前汉书,谨将史记二字改前汉。”
决决:《子集下·冫字部》《玉篇》俗决字。(决)《广韵》《集韵》《韵会》□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经》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注〉俗名为檀山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正山委注而络其县,西北流迳蓼县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决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决。又决决,北方水名。《山海经》龙侯之山,决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决之则行,塞之则止。《左传·襄三十一年》不如小决使道。又断也,判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疎,决嫌疑。又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又以齿断物亦曰决。《礼·曲礼》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锐喙决吻。〈疏〉鸟乃喙长,决物食之时,以其近喙本决,故云决吻。决如字。又乌穴反。又开也。《仪礼·乡射礼》袒决遂。〈注〉决犹闓也。以象骨为之,着右大擘指,以鈎弦闓体也。闓音开。《诗·小雅》决拾既佽。又绝也,与诀同。《前汉·苏武传》李陵与苏武决去。〈注〉决,别也。又决曹,官名。主罪法者。《后汉·黄昌传》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又《广韵》《集韵》《正韵》□呼决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飞也。与□通。《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抢楡枋。决或作□。又《集韵》苦穴切,音阕。与缺同。或从血作□。亦作决。《史记·秦始皇纪》譬犹骋六骥过决□也。又涓惠切,音桂。疾貌。《庄子·齐物论》麋鹿见之而决骤。〈注〉决,徐邈读古惠反。
拾拾:《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十。《说文》掇也。《广韵》收也,敛也。《左传·昭三年》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也。〈注〉犹拾汁,终不可得。《前汉·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又《汲黯传》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又拾遗,官名。《唐书·百官志》补阙拾遗,掌供奉讽谏。又不知而问曰拾没。俗伪为什麽。一曰射韝也。着於左臂以遂弦。《诗·小雅》决拾既佽。〈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仪礼·乡射礼》袒决遂。〈注〉遂,射韝也。以韦为之,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又今官文书借为数目之十字。又《集韵》《正韵》□极叶切,音笈。更也。《礼·投壷》左右告矢,具请?巴丁!词琛蒂f主更递而投也。《仪礼·乡射礼》取弓矢拾。〈疏〉递取弓矢也。又《集韵》《韵会》□极业切,音跲。义同。又实摄切,音涉。蹑足升也。《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注〉拾当为涉声之误也。级,等也。《正韵》涉拾□失涉切,音摄,义同。疑韵切有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