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rén lì zhì,wàn fū mò duó成语简拼:YRLZWFM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成语解释
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矢志不移
近义词
矢志不移
成语示例
(1)…怕他做出短见之事,只得繇他。只得繇他。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贝贝不会写成语“一人立志,万夫莫夺”的最后一个字。
(2)华华写不出成语“一人立志,万夫莫夺”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一人立志,万夫莫夺”几个大字。
(4)沂水县沙沟三中的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5)又霈叔叔给馨焱和梁玲介绍了“一人立志,万夫莫夺”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成语故事
唐朝天宝年间,福州人勤自励与定同县林潮音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勤自励因武艺过人而参加安南平叛军,一去十年没有音信。林潮音不顾父母改嫁的命令,她有「一人立志,万夫莫夺」的决心,坚决不从,在被骗婚的途中被老虎救走,从而夫妻团聚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立志立志:[lìzhì] 立下志愿,树定志向。立志改革。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立立:lì 1、<动>站立;站着。《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动>停立;停止。《陌上桑》:『五马立踟蹰。』3、<动>竖立;耸立。《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4、<动>设立;建立;制定。《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动使动>使……立。《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5、<动>存在;生存。《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6、<动>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陈涉世家》:『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7、<副>立刻;马上。《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志志:zhì 1、<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万万:wàn 1、<数>十个一千。《孙膑减灶》:『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又] 泛指众多。《察今》:『臂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2、<副>极;非常。韩愈《柳子厚暮志铭》:『无辞以白其大,且万无母子俱往理。』3、<名>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左传·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 万,萬。古代『万』读『mò』,用于复姓『万俟』。『萬』作数词时可以用『万』,如今简化统一作『万』。[万福] (1)多福,用于祝颂。(2)唐宋时女子行礼,常口称『万福』,后指女子行礼。[万机] 古时专指皇帝处理日常杂事。[万籁]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万乘] (1)万辆兵车。(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故以万乘称天子。(3)指大国。
夫夫:fū 1、<名>成年男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2、<名>大丈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夫也。』3、<名>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智取生辰纲》:『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4、<名>女子的配偶;丈夫。《陌上桑》:『罗敷自有夫。』fú 1、<代>(1)这;那。《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2)他。《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夫往而学焉。』2、<助>(1)用在句首,引起议论。《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2)用在句中,使语气显得舒缓。《论语·阳货》:『食夫稻,衣夫锦,放女安乎?』(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莫莫:mò 1、<代>没有什么;没有谁。《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副>不要;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莫相忘。』3、<副>没有;不。《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mù<名>通『暮』。日暮;黄昏。《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莫莫] (1)茂密的样子。(2)尘土飞扬的样子。(3)广大的样子。(4)暗暗地;不声不响地。(5)敬谨的样子。
夺夺:duó 1、<动>强取。《陈涉世家》:『广起,夺而杀尉。』2、<动>剥夺;削去权力。《左传·桓公五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3、<动>失去;丧失。《齐桓晋文之事》:『百亩之田,无夺其时。』4、<动>乱。《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立立:《午集下·立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力入切,音力。《说文》立,住也。《释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广韵》立,行立。《礼·曲礼》立必正方。又成也。《礼·冠义》而后礼义立。又坚也。《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论语》三十而立。又树立也。《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书·牧誓》立尔矛。《周礼·天官》建其牧,立其监。《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又存立也。《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又速意也。《史记·平原君传》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又直起也。《前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张翥诗》蝃蝀下饮湖水立。又《赵孟頫[音fǔ]诗》骥闻秋风双耳立。又赤立。《宋史·乔行□传》百姓多垂罄之宝,州县多赤立之帑。又阙立。《张衡·周天大象赋》阙立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又立政,尚书篇名,周公作。又车名。《后汉·舆服志》有立车。又与粒通。《诗·周颂》立我烝民。〈笺〉立,当作粒。又姓。汉有贤人立如子,唐有长兴令立述。又于贵切。同位。《石经春秋》公即位,作公即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神位。〈注〉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古者立位同字。
志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万万:《子集上·一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同万。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又《广韵》莫北切《集韵》密北切。万俟,复姓。俟音其,今读木其。北齐特进万俟普。(万)(古文)《唐韵》无贩切,音蔓。《说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衆[音zhòng]多,动以万计。又数名。《易·乾象》万国咸宁。《前汉·律正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又舞名。《诗·邶风》方将万舞。〈疏〉万者,舞之总名。《大戴礼·夏小正》万也者,干戚舞也。《韵会》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又州名。《寰宇记》汉巴东郡,后唐贞观曰万州。又姓。《通志·氏族略》万氏,孟子门人万章。又《韵补》入铣韵。《白居易·寄元九诗》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六书正伪》或省作万,非。
夫夫:《丑集下·大字部》《唐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音肤。男子通称。《礼·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诗注》夫有传相之德,而可倚仗,谓之丈夫。又男女既配曰夫妇。《易·家人》夫夫妇妇。又先生长者曰夫子,妻称夫亦曰夫子。又《礼·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又妾曰如夫人。《左传·昭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又官名。《礼·王制·大夫注》大夫者,扶进人者也。又《周礼·地官》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余夫。又贩夫。《周礼·地官》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白乐天诗》楼暗攒倡妇,堤喧嗾贩夫。又执御行役曰仆夫。《诗·小雅》召彼仆夫,谓之载矣。又以我称人曰夫夫。《礼·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又人名。黔夫,齐威王疆场四臣之一。又国名。丈夫国,在维鸟北,见《山海经》。又邑名。柴夫,属燕地,见《齐语》。又山名。夫夫山,在风伯山之东,见《山海经》。○按《续通考》引此作大夫。又武夫,石之次玉者。《前汉·董仲舒传》五霸比于三王,犹武夫之于美玉。别作玞砆。又数名。《前汉·食货志》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又姓。又息夫,复姓。又《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正韵》逢夫切,□音扶。语端辞。《论语》夫仁者。又语已辞。《论语》如斯夫。又有所指之辞。《论语》夫二三子也。又草名。《尔雅·释草》柱夫摇车。〈注〉蔓生,细叶紫花,可食,俗呼为翘摇车。又叶缚谋切,音浮。《□琳诗》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蔡,归之命也夫。考证:(又国名。丈夫国,在维鸟,见《山海经》。)谨照原文维鸟下增北字。(《史记·董仲舒传》五霸比于三王。)谨按史记儒林传董仲舒传无此语,所引出前汉书,谨将史记二字改前汉。”
莫莫:《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慕各切《集韵》《正韵》末各切,□音寞。《韵会》无也,勿也,不可也。《易·系辞》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又定也。《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又谋也。《诗·小雅》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论语》文莫吾犹人也。《晋书·栾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扬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劳而相勉谓之侔莫。《淮南子·谬称训》犹未之莫与。〈注〉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铁。又《博雅》莫莫,茂也。《诗·周南》维叶莫莫。〈注〉莫莫,茂密之貌。又《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注〉莫,大也。又姓。《通志·氏族略》即幕氏省文。汉有富人莫氏,见《游侠传》。唐有比部员外郎莫藏用。又《史记·夏本纪注》五湖之一有莫湖。又与瘼通。《诗·小雅》莫此下民。又与幕通。《史记·李广传》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又《说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又菜也。《诗·魏风》彼汾沮洳,言采其莫。〈注〉音暮。《陆玑疏》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乾绦,河、汾之间谓之莫。又通膜。《礼·内则》去其皽。〈注〉皽谓皮肉之上魄莫也。又《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又《唐韵古音》平声,音谟。《汉书》注引《诗》圣人莫之作谟。《直音》作□。
夺夺:《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活切,音□。强取也。《前汉·食货志》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景帝纪》渔夺百姓。《文中子·王道篇》轻施者必好夺。又镌削禄阶亦曰夺。《论语》夺伯氏骈邑三百。又狭路也。《礼·檀弓》齐庄公袭莒于夺。○按《左传·襄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杜注》:且于,莒邑。隧,狭路。郑元引之证经云:隧夺声相。近又云:或作兑,据此则夺非地名。敓,古夺字,兑即敓之省文。□澔失考,误音兑,字书因之训地名,□非。又丘月切,音阙。《白居易·桐花诗》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又叶僻吉切,音狄。《大□度首》石赤不夺,节士之必。敚或敓原字从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