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回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nián yī huí成语简拼:YNY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年一迴
歇后语:八月十五团圆节成语谜语正月十五打牙祭
成语解释
指一年一次。
成语用法
作主语、状语;指一年一次
近义词
一年一度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一年一回”几个大字。
(2)成语一年一回的结构和「非马非驴」一样,都是ABAC形式。
(3)灏灏不会写成语“一年一回”的最后一个字。
(4)小雷写不出成语“一年一回”,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5)新曹镇中学的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年一回”。
(6)秀曼姐姐给梦璐和恪女讲了“一年一回”的典故。
(7)这一年一回的规矩不能破坏。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咱也不一年一回土改,咱也不宣布结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年年:nián 1、<名>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年不免于死亡。』2、<名>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名>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名>寿命。《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名>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年,立后。』[年伯]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 年次;年龄。[年兄] 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 (1)人之寿命。(2)国之寿命。
回回:huí 1、<动>旋转;回旋。《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动>运转;运行。《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3、<动>掉转;改变方向。《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4、<形>回环;曲折。《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5、<动>返回;回归。《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6、<动>回复;答复。《柳毅传》:『脱获回耗,虽死必谢。』7、<形>奸邪。《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8、<量>次。杜甫《漫兴》:『渐老逢春能几回?』[回风] 旋风。[回肠] 心中辗转,比喻离愁不解。[回天] (1)比喻权势大。(2)古代称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主意的叫回天。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年年:《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广韵》奴颠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颠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宼,□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后也。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正官户部尚书。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既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
回回:《丑集上·囗字部》《唐韵》户恢切《集韵》《韵会》《正韵》胡隈切,□音洄。《说文》从囗,中象回转之形。《徐锴曰》浑天之气,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阴阳五行,回转其中也。又《说文》邪也,曲也。《诗·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礼·礼器》礼饰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又《正韵》返也。《后汉·蔡邕传》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广韵》违也。《诗·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注〉回犹违也,言不违命也。又《诗·大雅》昭回于天。〈注〉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后汉·卢植传》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议不回。又徘回。《说文》徘徊本作裵回。宽衣也,取其裵回之状。《张衡·思□赋》马倚輈而徘回。〈注〉言踟踌不进也。又低回,纡衍貌。《史记·孔子世家赞》适鲁,观仲尼车服礼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汉·扬雄传》大道低回。又姓。《韵会》古贤者方回之后。《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续。又地名。《后汉·郡国志》右扶风有回城,名曰回中。又通作回。《荀子·儒效篇》图回天下於掌上。又通作廻。《史记·邹阳传》墨子廻车。又《正字通》回回,国名。西域大食国种也。明丘濬曰:国在玉门关外万里,□隋间入中国。金元以后,蔓延滋甚,所至辄相亲守,其所谓敎门者尤笃,今在在有之。又《集韵》《韵会》□户贿切,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胡对切,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注〉回□读若讳。俗作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