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mù nán zhī
成语注音:ㄧ ㄇㄨˋ ㄣㄢˋ ㄓㄧ
成语简拼:YMN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木難支
成语英文:a single post cannot bear the burden
成语解释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个人能力有限
近义词
[同]独木难支、孤木难支、一柱难支、一木难扶
成语接龙
一木难支→支纷节解→解囊相助→助画方略→略窥一斑→斑衣戏彩→彩笔生花→花颜月貌→貌似强大→大缪不然→然荻读书→书声琅琅→琅琅上口→口中蚤虱→虱胫虮肝→肝胆楚越→越鸟南栖→栖丘饮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慈孙→孙庞斗智→智周万物→物阜民康→康庄大道
成语示例
(1)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2)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一出》:『不想一木难支将颠运,可惜枉费了精神,志未伸。』
(3)清·王城〈提督陈忠愍公殉节〉诗:『一木难支大厦倾,将军殉节万民惊。』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一木难支”几个大字。
(2)唱唱不会写成语“一木难支”的最后一个字。
(3)歌歌写不出成语“一木难支”的拼音。
(4)崂山七中的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木难支”。
(5)纶显大哥哥给金盈和安赛讲解了“一木难支”的典故。
(6)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皇上的江山,能保得住吗?
(7)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见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成语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成语故事
南朝宋顺帝时,权臣萧道成把持政权残害忠良,横行恣肆,大臣袁粲和刘东准备暗杀萧道成,褚渊向萧道成告密。萧道成派戴僧静率军去攻打袁粲。袁粲的儿子袁最说:『我知道大厦将倾,一木难支,但我们必须死守到底。』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木木:mù 1、<名>树。《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2、<名>木头;木材。《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名>木制刑具;木制器具。《种树郭橐[音tuó]驼传》:『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又] 棺木;棺材。成语有『行将就木』。4、<形>质朴;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5、<形>麻木;痴呆。《促织》:『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木阁] 在悬崖峭壁之间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木契] 木制的符信。符信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
难难:nán<形>困难;艰难。《察今》:『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nàn 1、<名>灾难;祸患。《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动>责难;质问;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问说》:『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动>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难而庙隳。』[难荫] 官员死于王事,例皆录用其子,谓之难荫。
支支:zhī 1、<名>同『枝』,枝条。《汉书·晁错传》:『支叶茂接。』2、<名>同『肢』,人或动物的四肢。《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名>分支。《过大孤山小孤山》:『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4、<动>支撑;支持。《核舟记》:『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5、<动>供给。《汉书·赵充国传》:『足支万人一岁食。』[支离] (1)分散不全。(2)衰弱;憔悴。[支吾] (1)抵抗。(2)勉强支撑。(3)用语搪塞;说话含混,闪烁其辞。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木木:《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卜切,音沐。《说文》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锴曰》屮者,木始申坼也,万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为言触也。《玉篇》燧人氏钻出火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说卦传》□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即□顺之谓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太师》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木,柷敔也。又质朴。《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又木强,不和柔貌。《前汉·周勃传》勃为人木强敦厚。又析木,星次。《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又姓。《统谱》汉木仁,晋木华。又百济八姓,一曰木氏。又复姓,端木。又叶末各切,音莫。《马融·广成颂》阴慝害作,百卉毕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韵会》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难难:《戌集中·隹字部》《广韵》《韵会》那干切《集韵》那肝切,□音□。《说文》鸟也。本作□。又《玉篇》不易之称也。《书·臯陶谟》惟帝其难之。《咸有一德》其难其慎。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间木难。〈注〉《南越志》曰:木难,金翅鸟沫所成碧色珠也。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难从党。见《姓苑》。又《集韵》《韵会》囊何切《正韵》奴何切。□同傩。《集韵》难,却除凶恶也。《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欧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礼·月令》季春,命国难。〈又〉季冬命有司大难。又《诗·小雅》其叶有难。〈传〉难然盛貌。《释文》乃多反。又《集韵》乃可切,音娜。同橠。详木部橠字注。又《广韵》奴案切《集韵》《韵会》《正韵》乃旦切,□音□。《广韵》患也。《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礼·曲礼》临难毋苟免。《周礼·地官·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注〉难,相与为仇雠。又诘辨也。《唐史·韦处厚传》张平叔议粜盐,韦处厚发十难以诘之。又《书·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传〉难,拒也。《释文》乃旦反。又《公羊·隐八年·我入邴传》其言入何难也。〈注〉难,辞也。《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又《孟子》於禽兽又何难焉。〈注〉难,责也。又人名。《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多反,一音如字。又叶音臡。《汲冢周书》旁队外权,隳城湮溪。老弱单处,其谋乃难。考证:(《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谨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支支:《卯集下·支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巵。《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徐锴曰:竹叶下垂也。《增韵》俗作攴,非。又《韵会》庶也。《诗·大雅》本支百世。〈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支子则称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又《广韵》持也。《左传·定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又《周语》武王克殷,作诗以为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又《广韵》度也。《晋书·职官志》有度支尚书。又《韵府》支,券也。《魏书·卢仝传》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台。《韩愈·寄崔立之诗》当如合分支。〈注〉今时人谓析产符契为分支帐。又《大戴礼》燕支地计衆[音zhòng],不与齐均也。〈注〉支,犹计也。又《玉篇》支离自异。《类篇》一曰分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支离分赴。〈注〉支离,分散也。又《玉篇》载充也。又《韵会》十二支,辰名。《史记·天官书注》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又《后汉·王符传》明帝时,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十二支终戌亥,反还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即初一为反支也。见阴阳书。又国名。《书·禹贡》崑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注〉马云:析支在河关西。《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注〉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又《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又山名。《史记·匈奴传》出陇西,过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又荔支,果名。《后汉·和帝纪》旧南海献荔支。又姓。《庄子·列御□》朱泙曼学屠龙於支离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后赵录》司空支雄。又与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疏〉四支,犹人手足。又与枝通。《诗·卫风》芄兰之支。《前汉·扬雄传》支叶扶疎。又与栀通。《前汉·司马相如传》鲜支黄砾。〈注〉鲜支,即今栀子树也。又《集韵》翘移切,音只。令支,县名。《齐语》刜令支。〈注〉今为县在辽西。又《集韵》支义切,音寘。《扬子·方言》南楚谓謰謱为支注。考证:(《左传》天之所支,不可坏也。)谨照原文改为天之所坏,不可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