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归阴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mìng guī yīn成语注音:ㄧ ㄇㄧㄥˋ ㄍㄨㄟ ㄧㄣ
成语简拼:YMG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命歸陰
成语英文:die
成语解释
指死亡。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死亡
近义词
一命呜呼、一命归西
反义词
长命百岁
成语接龙
一命归阴→阴谋诡计→计日而俟→俟河之清→清词丽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强人意→意味深长→长命百岁→岁聿其莫→莫明其妙→妙言要道→道不掇遗→遗风余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门大吉→吉凶未卜→卜夜卜昼→昼度夜思→思妇病母→母难之日
成语示例
(1)萧红《呼兰河传》第五章:『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
成语造句
(1)贝贝写不出成语“一命归阴”的拼音。
(2)畅畅不会写成语“一命归阴”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一命归阴”几个大字。
(4)西南街中学的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命归阴”。
(5)永凤大哥哥给我说了“一命归阴”的典故。
(6)蜈蚣钻板,管教你一命归阴;白蛇弄风,断送他三魂出世。
(7)穆春慌得乱了,芸生钢叉十分勇猛,穆春招架不住,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助,一命归阴。
成语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命命:mìng 1、<动>差使;命令。《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名>命令。《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名>命运;天命。《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名>生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5、<动>命名。《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6、<动>任用。《越妇言》:『天子疏爵以命之。』[命笔] 执笔(写诗文或作画)。[命服] 帝王按等级赐给公侯、卿大夫等的制服。[命妇] 受到封号的妇女。[命世] 扬名于当世。[命途] 平生的经历。[命意] 寓意。
归归:guī 1、<动>女子出嫁。《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2、<动>返回;回去。《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又] <动使动>使……返回。《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动>送回;归还。《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4、<动>归向;归聚。《赤壁之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5、<动>归依;归附。《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名>结局;归宿。《周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涂。』《归田园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7、<动>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8、<名>珠算一位数除法。9、<动>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宁] (1)妇人回娘家看望父母。(2)有时亦指男子回家省亲。:『归。』[归田] 旧时称辞官还乡。
阴阴:yīn 1、<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形>昏暗。《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名>事物的影子。《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4、<形>阴冷;寒。《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5、<副>暗地里;秘密地。《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6、<名>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阴德] 暗中做好事。[阴权] 暗地谋划的策略。[阴事] 秘密之事。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命命:《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鸣去声。《説文》使也。《书·尧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传〉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说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韵》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禀为令。又《尔雅·释诂》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禀受。《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命者,生之极。《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疏〉命虽受之天地,短长有本,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又《诗·周颂》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命,犹道也。又《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又《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疏〉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典命。〈注〉命,谓迁秩羣臣之书。又星名。《周礼·春官·大宗伯》司命。〈注〉文昌第四星。又《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又《周语》襄王赐。晋文公命。〈注〉命,命服也。诸侯七命,冕服七章。又《前汉·张耳传》尝亡命游外黄。〈注〉师古曰:命者,名也。脱名籍而逃亡。又《前汉·李陵传》射命中。〈注〉师古曰:所指名处,即中之也。又《广韵》计也。又《广韵》召也。又叶眉辛切,音珉。《诗·鄘风》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弥幷[同并]反,幷[同并]在庚韵,难与真韵相叶,疑应作弥賔反。又叶漭去声。《郭璞·山海经·不死国赞》有人爰处,员丘之上,赤泉驻年,神木养命。又《礼·大学》举而不能先命也。〈注〉命读为慢,声之误也。《释文》命音慢,武谏反。考证:(《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注〉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谨照原文注改疏。
归归:《辰集下·止字部》《唐韵》举韦切《集韵》居韦切,□音騩。还也,入也。《诗·小雅》薄音旋归。又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又《礼·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归之。《孟子》久假而不归。皆还复之义。又《春秋·隐元年》归惠公仲子之賵。《杜注》归者,不反之辞。《桓七年》突归于郑。《谷梁传》归,易辞也。又依归也。《诗·曹风》于我归处。《毛传》归,依归也。又归附也。《谷梁传·庄二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又《说文》女嫁也。《诗·周南》之子于归。《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又《谷梁传·隐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又投也,委也。《左传·襄三年》请归死于司败。又《前汉·申屠嘉传》鼂错恐自归景帝。〈注〉师古曰:自首于天子。又与也,许也。《论语》天下归仁焉。又合也。《礼·缁衣》私惠不归德。〈注〉谓不合於德义。又终也。《左传·宣十一年》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又归妹,卦名。又三归,台名。《史记注》三归,取三姓女也。又指趋曰归。《易·系辞》殊途而同归。《史记·李斯传》覩指而识归。又道家有八归。《参同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注〉八归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真,归炼鼎中,故曰八归。又《谢察微·算经》有归法,归已入之数也。又归藏,黄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归藏。〈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纯坤为首,故名。又《尔雅·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侄之子为归孙。又馈也。《论语》归孔子豚。《晋语》不腆敝邑之礼,敢归诸下执政。又山名。《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又州名。《广韵》本春秋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广舆记》今属荆州府。又姓。又归邪,星气名。《前汉·天文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邪音虵。又忘归,矢名,见《公孙子》。又姊归,鸟名。当归,药名。又《集韵》求位切,音匮。同馈。《说文》饷也。亦读如字。义见上。籀省作□。汉□作归。考证:(《周礼·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谨照原文占改卜。法改灋。
阴阴:《戌集中·阜字部》与阴同。见《字汇补》□字注。(阴)(古文)霒侌□□□瘖《唐韵》《集韵》《韵会》於今切《正韵》於禽切,□音音。《说文》闇也。《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玉篇》幽无形,深难测谓之阴。《易·坤卦》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以定晏阴之所成。又《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敎六宫。〈注〉阴礼,妇人之礼。又《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又《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敎亲,则民不怨。〈注〉阴礼,谓男女之礼。又阴晴。《诗·邶风》曀曀其阴。〈又〉以阴以雨。又《说文》山之北也。《书·禹贡》南至于华阴。又《说文》水之南也。《前汉·地理志》河东郡汾阴县。〈注〉介山在南。又《玉篇》影也。《晋书·陶侃传》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又《正字通》□背曰阴。杨修解曹娥□阴八字。又《前汉·郊祀歌》灵之至,庆阴阴。〈注〉师古曰:言垂阴覆徧於下。又《玉篇》默也。《战国策》齐秦之交阴合。又《诗·秦风》阴靷鋈续。〈传〉阴,揜軓也。《释名》阴,荫也。横侧车前,以阴笒也。又地名。《左传·襄九年》济于阴阪侵郑。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又《二十二年》帅师军于阴。《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阴县。〈注〉即左传下阴也。又汉有两阴山县。《地理志》西河郡阴山,又桂阳郡阴山。又山名。《史记·秦始皇纪》自楡中□河以东,属之阴山。〈注〉徐广曰:在五原之北。又姓。《广韵》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按史记褚少孙龟筴传:阴兢活之,与之俱亡。索隐曰:阴,姓。兢,名也。是商时即有阴姓矣。又左传僖十五年: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注:饴甥,食邑于阴。战国策有阴□、阴姬,疑即出於此。又昭二十四年,阴不佞,以温人南侵。疑阴亦姓也。又《正字通》男子势曰阴。《史记·吕不韦传》私求大阴人嫪毐为舍人。又《逸周书》墠上张赤帟阴羽。〈注〉阴,鹤也。《玉篇》今作阴。《五音集韵》俗作□。《字汇》俗作阥。《字汇补》亦作□阴□。又《集韵》乌含切,音庵。本作闇,治丧庐也。《论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又《集韵》《韵会》□於禁切,音荫。《集韵》瘗藏也。《礼·祭义》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注〉阴,读为依廕之廕。又《诗·大雅》既之阴女,反予来赫。〈笺〉覆阴也。《韵会小补》荫,通作阴。又《正字通》音饮。古医方有淡阴之疾,俗作淡饮。又叶於容切,音雍。《诗·豳风》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笺〉凌阴,冰室。《扬子·太□经》日飞悬阴,万物融融。又叶於虔切,音烟。《黄庭经》上有□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又《韵会小补》本作殷。浅黑色也。亦作阴。《诗·小雅·我马维駰传》阴白亲毛曰駰。阴,浅黑色也。(阴)考证:(《战国策》齐秦之处阴合。)谨照原文之处改之交。(《诗·秦风》阴靷鋈续。〈传〉阴,揜轨也。)谨照原文轨改軓。(《逸周书》墠上张赤奕阴羽。)谨照原文赤奕改赤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