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āng qióng jiào kǔ
成语简拼:ZQJK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裝窮叫苦
歇后语:捡破篮吹唢呐成语谜语拿着金碗讨饭
成语解释
装扮成穷人,声称日子过得很困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伪装
反义词
打肿脸充胖子
成语造句
(1)冲冲写不出成语“装穷叫苦”的拼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装穷叫苦”几个大字。
(3)升平镇中学的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装穷叫苦”。
(4)锁阿姨给灏灏和小朋友们介绍了“装穷叫苦”的典故。
(5)小菲不会写成语“装穷叫苦”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四章:『别瞧这些铺户专会装穷叫苦,其实哪一个屋角床底,不埋着一万两万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叫苦叫苦:[jiàokǔ] 因过分辛苦而抱怨。
装穷装穷:[zhuāngqióng] 以贫穷作为挡箭牌或作为借口。
装装:zhuāng 1、<名>衣服。《狱中杂记》:『富者赂数十金,贫亦罄衣装。』2、<名>出行时的用具;行装。《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3、<动>打扮;装饰。《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4、<动>假装。《范进中举》:『范进道是哄他,只装听不见。』5、<动>放入。《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装池] 装裱古籍或书画。[装束] (1)整理行装。(2)打扮。
穷穷:qióng 1、<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双急。』2、<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4、<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5、<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外不足。』6、<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辨] 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叫叫:jiào 1、<动>呼叫;呼喊。《阿房宫赋》:『戍卒叫中,函谷举。』2、<动>招呼;召唤。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遭:『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3、<动>鸣叫。《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动>称呼。《林黛玉进贾府》:『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又] <动>名叫;叫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5、<动>让;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使眼色不叫他发签。』
苦苦:kǔ 1、<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形>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动>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动>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副>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装装:《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侧羊切,音庄。装束也。又《玉篇》裹也。《前汉·陆贾传》佗赐贾橐[音tuó]中装,直千金。又《增韵》齎也。《史记·袁盎传》悉以其装齎置二石醇醪。又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诉倥偬装其怀。又《广韵》侧亮切,音壮。《吴均·赠别诗》匕首直千金,七宝雕华装。生离何用表,赖此持相饷。《韵会》亦作□。
穷穷:《午集下·穴字部》《韵会小补》说文本作浮4友ㄜp声。隷作穷。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
叫叫:《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吉吊切《集韵》《韵会》古吊切,□音訆。《说文》嘑也。《诗·小雅》或不知叫号。《释文》叫本又作嘂。又叫叫,远声也。《扬雄·解难》大语叫叫。又叫奡,高举貌。《司马相如·大人赋》纠蓼叫奡。又色叫。《麈史》王德用召入两府,有干荐舘职者。王曰:某武人,素不阅书,若奉荐则色叫矣。今人以事理不相当为色叫,本此。又《集韵》《韵会》□古幼切,音救。《集韵》声也。《庄子·齐物论》叫者譹者,郭象读。《前汉·昌邑王传》遂叫然号曰。《玉篇》同噭。《集韵》或作嘄□。俗作呌,非。考证:(《司马相如·大人赋》纠廖叫奡。)谨照原文纠廖改纠蓼。
苦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