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fán zhì jù
成语简拼:SFZ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剸繁治劇
成语解释
见『剸繁决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剸繁决剧
成语造句
(1)成语「剸繁治剧」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次坞镇中的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剸繁治剧”。
(3)大双写不出成语“剸繁治剧”的拼音。
(4)泓锐叔叔给岑萦和韵颖介绍了“剸繁治剧”的成语故事。
(5)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剸繁治剧”几个大字。
(6)鲁鲁不会写成语“剸繁治剧”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明史·汪广洋传》:『浩词称其剸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治剧治剧:处理难办的事情。《汉书·酷吏传·尹赏》:『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
繁繁:fán 1、<形>多。《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谏太守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形>茂盛。《醉翁亭记》:『佳木秀而繁阴。』
治治:zhì 1、<动>治理。《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治者,自下及今未之尝闻。』2、<动>惩处。《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3、<动>医治。《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4、<动>建造。《西门豹治邺》:『为治斋宫河上。』5、<动>整理;备办。《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6、<动>训练。《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兵,往来桐城。』7、<动>对付;抵御。《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8、<动>处理。《苏武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9、<动>讲求;研究。《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0、<名>地方政府所在地。《过小孤山大孤山》:『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11、<形>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治具] (1)置办酒食。(2)治国措施。[治剧] 处理难办的事情。[治世] 治理得好的时代,太平盛世。[治严] [治装] 均为整理行装。
剧剧:jù 1、<形>厉害;严重。《世说新语·自新》:『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剧。』2、<形>迅速。扬雄《剧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剧与。』3、<形>险峻。《三国志·吴书·吕范传》:『数讨山贼,诸深恶剧地所击皆破。』4、<形>艰难;困苦。陆机《苦寒行》:『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5、<形>多。《荀子·非十二子》:『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6、<形>巨大。《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秦王数平剧寇,功冠天下。』7、<动>超过。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8、<动>游戏;嬉戏。李白《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9、<副>激烈地;激切地。朱熹《答吕伯恭书》:『他日或约与俱谐见,相与剧论。』10、<副>流畅地;痛快地。《汉书·扬雄传上》:『口吃,不能剧谈。』11、<名>杂技;杂耍。《聊斋志异·偷桃》:『其人应命方兴,问作何剧。』12、<名>戏剧。陶宗义《南村辍耕录》:『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
剸剸:《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度官切《集韵》《韵会》徒官切,□音团。《玉篇》截也。《礼·文王世子》其□罪则纤剸。又《韵会》裁也。又《广韵》截木也。又《唐韵》旨兖切《集韵》主兖切《正韵》止兖切,□专上声。义同。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又《集韵》《韵会》朱遄切《正韵》朱缘切,□音专。与专同。《韵会》擅也。一曰幷[同并]合制领也。《前汉·萧何传》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注〉师古曰:剸,读与专同。《荀子·荣辱篇》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
繁繁:《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附袁切《集韵》《韵会》《正韵》符袁切,□音烦。《书·仲虺之诰》实繁有徒。〈传〉繁,多也。又《礼·乡饮·酒义》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注〉繁,犹盛也。又《孝经序》安得不翦其繁芜。〈注〉繁,亲也。又《广韵》繁,槪也。又《广韵》薄官切《集韵》蒲官切,□音鞶。《礼·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疏〉繁为马腹带也。《左传·成二年》请曲县繁缨以朝。〈注〉繁缨,马饰。又与樊通。《周礼·春官·巾车樊缨注》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又《广韵》薄波切《集韵》蒲波切,□音婆。《玉篇》姓也。《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繁氏。《前汉·陈汤传》御史大夫繁延寿。又《韵补》叶符筠切。《陆云·夏府君诔》元□秀朗,辉景絪縕。诞载丰美,俊颖夙繁。又《韵补》叶汾沅切。《左贵嫔·杨后诔》天□贞吉,克昌克繁。则百斯庆,育圣育贤。考证:(《礼·乡饮·酒义》拜至辞让之节繁。)谨照原文拜至下增献酬二字。”
治治:《巳集上·水字部》(古文)乿《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正韵》陈知切,□音持。水名。《说文》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又水,出泰山。《前汉·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阳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又《集韵》汤来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门郡。《前汉·地理志》鴈门郡阴馆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又理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七日嫔妇,化治丝枲。又盈之切,音怡。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直利切《正韵》直意切,□音穉。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又□习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礼。又校也。《战国策》皆无敢与赵治。又有所求乞也。《周礼·地官·旅师》凡新甿之治,皆听之。又监督也。《周礼·地官·乡师》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又听狱之成辞亦曰治。《周礼·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注〉所上治,谓狱讼之小事,不附罪者也。又才多亦曰治。《左传·庄九年》鲍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注〉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又道家静室曰治。《六朝诗话》送谢灵运於杜治,犹今之宫观也。又所都之处曰治。《前汉·田儋传》更王胶东,治即墨。〈注〉治,谓都之也。又州郡所驻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扬刺史曰治会稽。《毛氏韵增》治字本平声,修治字借为去声,经典释文治字平声皆无音,假借治道平治字,□直吏切。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体。)谨照原文体改大礼。
剧剧:《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奇逆切《集韵》《韵会》《正韵》竭□切,□音屐。《玉篇》甚也。《广韵》增也,艰也。《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薶身剧,心亦有所施。〈注〉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祸甚烈,不得不为人用也。又戏也。《唐·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又姓。《史记·游侠传》雒阳有剧孟。又县名。《集韵》在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