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月羞花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yuè xiū huā成语简拼:YYX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掩月羞花
近义词
[同]闭月羞花
成语示例
(1)《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雅意观书览史,娇容掩月羞花。』
成语造句
(1)爱爱写不出成语“掩月羞花”的拼音。
(2)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掩月羞花”几个大字。
(3)灌口中学的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掩月羞花”。
(4)果果不会写成语“掩月羞花”的最后一个字。
(5)库叔叔给小虎子和小朋友讲解了“掩月羞花”的典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羞花羞花:形容女子貌美,使花自惭形秽。宋王澡《祝英台近·玉东西词》:『可能妒柳羞花,起来浑懒。』
掩掩:yǎn 1、<动>掩盖;遮蔽。《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2、<动>堵塞。《教战守策》:『则掩耳而不愿听。』3、<动>关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再把门掩上。』4、<动>趁人不备而采取行动。《史记·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掩涕] 掩面流泪。[掩抑] 乐声低沉抑郁。[掩映] 彼此遮掩而互相映衬。
月月:yuè 1、<名>月亮。《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名>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名>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月旦] 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月桂] (1)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2)月亮。
羞羞:xiū 1、<名>美味的食品。《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动>进献。《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3、<形>羞耻。《毛遂自荐》:『此百世之怨,而赵所羞。』[又] <形意动>以……为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形>害羞;不好意思。李白《越女词》:『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羞花]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自惭形秽。[羞囊] 空钱袋,指身无钱财,贫穷。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掩掩:《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衣检切《正韵》於检切,□淹上声。《说文》敛也。小上曰掩。《增韵》遮也。《礼·月令》仲夏,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注〉掩,犹隐翳也。〈又〉孟冬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又乗[音chéng]其不备而覆之曰掩。《礼·曲礼》大夫不掩羣。〈疏〉禽兽羣聚,则多不可掩取之。《前汉·货殖传》掘冢搏掩。〈注〉博击掩袭,取人物也。一说博,六博也。掩,意钱之属。一曰抚也。《尔雅·释训》矜怜抚掩之也。《郭璞注》抚掩犹抚拍,谓慰恤也。又闭也。《韩愈诗》独宿门不掩。又《扬子·方言》止也。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间曰掩。《韵会》或作揜。又《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揜同。又於赡切,淹去声。缫丝以手振出绪也。或作□。通作淹。又乙业切,音浥。打也。掩本字。字头从□作。考证:(《尔雅·释训》《郭璞注》抚掩犹抚揗,谓慰恤也。)谨照原文抚揗改抚拍。
月月:《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鱼厥切,音軏。《说文》阙也。太阴之精。《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易·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礼·祭义》月生於西。《公羊传·庄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史记·天官书注》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传〉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三岁则置闰焉。又《洪范》二曰月。〈传〉所以纪一月。〈疏〉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礼·礼运》月以为量。〈注〉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又姓。金月彦明首建孔子庙,明洪武中有月辉、月文宪。又外国名。《前汉·霍去病传》遂臻小月氏。又《韵补》叶危睡切。《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鱼橘切。《黄庭经》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类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经改作月,中二画连左右,与日月之月异。今俗作月以别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羞羞:《未集中·羊字部》《广韵》息流切《集韵》思留切,□音修。《说文》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又《广韵》致滋味为羞。《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注〉羞,有滋味者。〈又〉羞用百有二十品。〈注〉羞出于牲及禽兽,以备滋味,谓之庶羞。又《礼·月令》群鸟养羞。〈注〉羞谓所食也。又《广韵》进也。《书·盘庚》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传〉已进告汝之后。又《广韵》耻也。《书·说命》惟口起羞。〈疏〉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又《韵补》叶息救切。《张载·七命》繁肴既阕,亦有寒羞。商山之果,汉臯之楱。楱音凑。《正字通》俗作羞。◎按说文在丑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考证:(清羞用百有二十品。)谨按周礼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清字属上为句不得连引,谨省清字。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