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ù shòu yán nián
成语简拼:ZSYN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祝壽延年
成语解释
祝贺人长命百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贺等
成语接龙
1、祝寿延年→年华虚度→度量宏大→大计小用→用一当十→十恶不善→善贾而沽→沽名钓誉→誉不绝口→口直心快
2、祝寿延年→年华虚度→度外置之→之子于归→归忌往亡→亡人自存→存心养性→性直口快→快马一鞭→鞭墓戮尸
3、祝寿延年→年谊世好→好骑者堕→堕甑不顾→顾犬补牢→牢不可破→破瓜年纪→纪渻木鸡→鸡鸣狗盗→盗嫂受金
成语造句
(1)程程不会写成语“祝寿延年”的最后一个字。
(2)达达写不出成语“祝寿延年”,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3)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祝寿延年”几个大字。
(4)第九十七中学校的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祝寿延年”。
(5)昭晓哥哥给敏瑶和片菩介绍了“祝寿延年”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三折:『上帝命金母开筵,群仙会集,都要您祝寿延年,供奇进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祝寿祝寿:[zhùshòu] 向老年人祝贺生日。
祝祝:zhù 1、<名>主持祭祀、口念祝词的人。《西门豹治邺》:『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2、<动>向鬼神祈祷。《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3、<动>祝愿。《庄子·天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4、<动>断;剪断。《谷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祝禽] 指开网放禽,使之飞去。比喻给予生路。[祝予] 悼念后辈死亡之词。[祝延] 祝人长寿。
寿寿:shòu 1、<形>长寿。《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又] 〈动〉长存;永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2、<名>寿命。《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3、<动>敬酒、献礼祝人长寿。《鸿门宴》:『若入前为寿。』
延延:yán 1、<动>延长;延续。《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2、<动>蔓延;扩展。《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3、<动>引进;迎接。《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4、<动>邀请。《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纳] 接收;采纳。[延誉] 传扬名声。
年年:nián 1、<名>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年不免于死亡。』2、<名>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名>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名>寿命。《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名>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年,立后。』[年伯]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 年次;年龄。[年兄] 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 (1)人之寿命。(2)国之寿命。
祝祝:《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六切,音粥。赞主人飨神者。《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徐曰》按易,兑,悦也,巫所以悦神也。《诗·小雅》工祝致告。《周礼·春官》大祝掌六视之辞。又属也。《诗·鄘风》素丝祝之。〈笺〉祝,当作属。属,着也。《毛传》训织也。又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韦昭曰》祝,始也。又断也。《公羊传·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谷梁传·哀十三年》祝发文身。又丁宁也,请求之辞。又国名。《礼·乐记》封帝尧之后於祝。又姓。《左传》郑大夫祝□,后汉司徒祝恬。又《集韵》《类篇》□职救切,音书。《诗·大雅》侯作侯祝。〈传〉祝,诅也。〈疏〉祝。无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诅之也。《书·无逸》否则厥口诅祝。〈疏〉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又陟虑切,音注。《周礼·天官》疡医掌祝药。〈注〉祝,读如注病之注,谓附着药也。《集韵》或作呪。亦作詋詶。考证:(《公羊传·哀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谨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
寿寿:《丑集中·士字部》《唐韵》《集韵》□承咒切,音绶。《说文》久也。凡年齿皆曰寿。《书·君奭》天寿平格。《诗·大雅》作召公考,天子万寿。《左传·僖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注〉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董子繁露》寿者,酬也。寿有短长,由养有得失。《前汉·王吉传》心有尧舜之志,则体有松乔之寿。又以金帛赠人曰寿。《史记·刺客传》严仲子奉。黄金百镒,为聂政母寿。又星名。《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又地名。平寿,卫下邑。《左传·昭二十年》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灵寿,古中山邑。《史记·魏世家》乐羊拔中山,文侯封之灵寿。又汉寿,亭名,在蜀严道。曹操以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山名。《史记·五帝纪》舜作什器于寿山。又寿山在福州侯官县,产文石,可为印章,五色具备,惟艾绿色者少。《宋·黄干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又水名。寿水,在太原寿阳县,其源有二,一出要罗村,一出颉讫村,合流入于洞涡河。又木名。灵寿木,可为杖。《山海经》灵寿实华。《吕氏春秋》寿木之华。又姓。吴王寿梦之后。又常寿,复姓。又《广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雠上声。《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按酒寿俱有韵,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诸韵书分载有宥二韵,寿字亦然,非寿读若受,专属上声,读若授,专属去声也。
延延:《寅集下·廴字部》《唐韵》以然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然切,□音綖。《说文》长行也。又《广韵》进也。《礼·射义》孔子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仪礼·觐礼》□者延之曰升。〈注〉从后诏礼曰延。延,进也。又《尔雅·释诂》长也。《扬子·方言》延永,长也。凡施於年者谓之延,施於衆[音zhòng]长谓之永。《班固·西京赋》正十二之延祚。又《广韵》远也。《史记·蒙恬传》延袤万余里。又《尔雅·释诂》□也。〈疏〉铺□也。又《正韵》纳也。《前汉·公孙弘传》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又《集韵》及也。《书·大禹谟》赏延于世。又《广韵》税也,言也。又《韵会》迁延也,淹久貌。《左传·襄十四年》晋人谓之迁延之役。〈注〉迁延,却退也。《张衡·西京赋》迁延邪睨。〈注〉李善曰:迁延,引身也。又盘屈曰宛延。《扬雄·甘泉赋》扬翠气之宛延。〈注〉宛延,长曲貌。又《尔雅·释诂》间也。〈疏〉谓间□。今墓道也。《左传·隐元年隧而相见注》隧若今延道。又《韵会》州名。汉高奴县,后魏置延州。又地名。《左传·隐元年》至於廪延。〈注〉廪延,郑邑。□留酸枣县北有延津。又《昭二十七年》延州来季子聘於上国。〈注〉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又《前汉·地理志》张掖郡有居延县。〈注〉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又姓。《后汉·延笃传》笃,南阳人,为京兆尹。又《集韵》以浅切,音演。冕上覆也。《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集韵》或作綖。又《广韵》于线切《集韵》《韵会》延面切,□音羡。《集韵》延,及也。《张衡·西京赋》重闺幽闼,转相踰延。望□窱以迳庭,渺不知其所返。〈注〉延言互相周通。
年年:《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广韵》奴颠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颠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宼,□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后也。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正官户部尚书。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既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