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成语简拼:ZGZY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祝鯁祝噎
成语解释
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同『祝哽祝噎』。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祝鲠祝噎”几个大字。
(2)成语祝鲠祝噎的结构和「各色各样」一样,都是ABAC形式。
(3)代桥镇尹庄中学的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祝鲠祝噎”。
(4)堃睿哥哥给旭欣和俏丽介绍了“祝鲠祝噎”的成语典故。
(5)小花写不出成语“祝鲠祝噎”的拼音。
(6)小画不会写成语“祝鲠祝噎”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祝祝:zhù 1、<名>主持祭祀、口念祝词的人。《西门豹治邺》:『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2、<动>向鬼神祈祷。《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3、<动>祝愿。《庄子·天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4、<动>断;剪断。《谷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祝禽] 指开网放禽,使之飞去。比喻给予生路。[祝予] 悼念后辈死亡之词。[祝延] 祝人长寿。
鲠鲠:gěng 1、<名>鱼骨;鱼刺。[又] 鱼刺卡在喉咙里。《汉书·贾山传》:『祝噎在前,祝鲠在后。』(先祝愿别噎着,又祝愿别让鱼刺卡着。)2、<形>直爽;正直。《后汉书·任隗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3、<名>害;祸患。《国语·晋语六》:『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
噎噎:yē(1)食物堵住食管:因噎废食;吃得太快,噎着了。(2)因为迎风而呼吸困难。(3)<方>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没法接着说下去:有话好好儿说,不要噎人;他一句话就把人家给噎回去了。
祝祝:《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六切,音粥。赞主人飨神者。《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徐曰》按易,兑,悦也,巫所以悦神也。《诗·小雅》工祝致告。《周礼·春官》大祝掌六视之辞。又属也。《诗·鄘风》素丝祝之。〈笺〉祝,当作属。属,着也。《毛传》训织也。又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韦昭曰》祝,始也。又断也。《公羊传·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谷梁传·哀十三年》祝发文身。又丁宁也,请求之辞。又国名。《礼·乐记》封帝尧之后於祝。又姓。《左传》郑大夫祝□,后汉司徒祝恬。又《集韵》《类篇》□职救切,音书。《诗·大雅》侯作侯祝。〈传〉祝,诅也。〈疏〉祝。无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诅之也。《书·无逸》否则厥口诅祝。〈疏〉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又陟虑切,音注。《周礼·天官》疡医掌祝药。〈注〉祝,读如注病之注,谓附着药也。《集韵》或作呪。亦作詋詶。考证:(《公羊传·哀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谨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
鲠鲠:《亥集中·鱼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古杏切,梗去声。《说文》本作□,鱼骨。《广韵》刺在喉。《仪礼·公食大夫礼注》乾鱼近腴,多骨鲠。《前汉·贾山传》祝鲠在后。又《广韵》骨鲠蹇谔之臣。《后汉·来歙传》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注〉骨鲠,喻正直也。又《淮南子·地形训》蛟龙生鲲鲠。又与梗同。《后汉·殷熲传》至今为鲠。〈注〉与梗同。又《集韵》居孟切,音赓。义同。
噎噎:《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乌结切《集韵》《韵会》一结切,□音咽。《说文》饭窒也。《广韵》食塞。《诗·王风》中心如噎。〈传〉噎,忧不能息。〈疏〉噎者,咽喉蔽塞之名。《后汉·礼仪志》鸠者,不噎之鸟也。《广韵》或作咽。《集韵》或作□饐。又《集韵》益悉切,音一。义同。或作□。又壹计切,音翳。咽痛。《扬子·方言》□嗌,噎也。〈注〉皆谓咽痛也,音翳。又《类篇》乙界切,音噫。与嗄同,详嗄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