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ù jǐng huī gē
成语简拼:ZJH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駐景揮戈
成语解释
驻:停留;景:同『影』,日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挥舞长戈使太阳停止运行。比喻留住逝去的光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驻景挥戈”几个大字。
(2)成语驻景挥戈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叮铛不会写成语“驻景挥戈”的最后一个字。
(4)昊祺哥哥给趵欣和涵汐讲述了“驻景挥戈”的成语故事。
(5)小赫写不出成语“驻景挥戈”的拼音。
(6)永安十一中的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驻景挥戈”。
成语出处
唐·李白《李太白集·日出入行》:『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成语故事
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挥戈挥戈:[huīgē] 挥动武器,形容勇猛进军。挥戈跃马。
驻驻:zhù 1、<动>车马停止行进。《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2、<动>停止;停留。《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3、<动>军队驻扎;屯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率诸军北驻汉中。』[驻跸] 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驻泊] (1)军队驻屯。(2)停船。[驻罕] 帝王出行在途中停留暂住。[驻气] 敛气;屏息。[驻颜] 保持青春的容颜。
景景:jǐng 1、<名>日光。《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2、<名>景致;景色。《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3、<名>景物。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形>大。《谏太宗十思疏》:『心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yǐng<名>同『影』。阴影;影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行] (1)大道。《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止。』(2)仰慕。顏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惜无丘园秀,景彼高松。』
挥挥:huī 1、<动>摆动;舞动。《大铁椎传》:『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动>抛洒;甩落。《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战国策·齐策》:『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挥斥] 奔放。
戈戈:gē 1、<名>古代的一种兵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吐万里如虎。』2、<名>代指战争,常『干戈』连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驻驻:《亥集上·马字部》《唐韵》中句切《集韵》《韵会》株遇切,□音注。《说文》马立也。《玉篇》马止也。《释名》驻,株也,如株木不动。《正字通》天子行在之所曰驻跸。又《集韵》□遇切,音柱。义同。
景景:《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正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音警。《说文》光也。《释文》景,境也。明所照处有境限也。又《尔雅·释诂》景,大也。《诗·小雅》以介景福。〈笺〉受大福也。又《诗·小雅》景行行止。〈笺〉景,明也。又《诗·小雅》景行。《朱传》大道也。又《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又像也,慕也,仰也。又《诗·鄘风》景山与京。〈传〉景山,大山。又山名。《诗·商颂》景员维河。《朱传》景,山名,商所都也。又衣也。《仪礼·士昏礼》妇乗[音chéng]以几,姆加景。〈注〉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为行道御尘,令衣鲜明也。景亦明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晴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又风名。《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又姓。景差,见《史记·屈原传》。又《广韵》《正韵》於丙切《集韵》於境切,□音影。物之阴影也。《诗·邶风》泛泛其景。〈疏〉泛泛然见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测土深,正日景。《释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为影,本乎稚川。又《韵补》叶举两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乐函夏,若游形之招惠景。叶上响。
挥挥:《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许归切《集韵》吁韦切,□音辉。《说文》奋也。《广韵》振也,动也,洒也。《尔雅·释诂》竭也。〈注〉挥振,去水也。《礼·曲礼》饮玉爵者弗挥。〈注〉振去余酒曰挥。《左传·僖二十三年》怀嬴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注〉挥,湔也。又散也,挥霍也。《易·乾·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疏〉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又指挥也。《宋三朝政录》乘快指挥一事误失,史官必书。又《集韵》吁运切,音训。亦奋也。又胡昆切,音魂。挥抡,全而不破也。又叶于伦切,音筠。《王桀诗》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濵。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按《音学五书》引《诗》云:挥古本音熏。《集韵》或作□。《正字通》与麾撝□通。《说文》分撝挥为二。
戈戈:《卯集中·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锅。《说文》平头戟也。《徐锴曰》戟小支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一曰戟偏距为戈。《礼·曲礼》进戈者前其□,后其刃。《正义曰》戈,钩孑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头不向上,为钩也。直刃长八寸,横刃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广二寸,用以钩害人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注〉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释名》戈,过也。所刺捣则决,所钩引则制之,弗得过也。《书·牧誓》称尔戈。〈注〉戈,短兵也。人执以举之,故言称也。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又国名。在宋郑之间,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灭之。又姓。《史记》夏后有戈氏,宋戈彦,明戈镐。又司戈,武职,从八品,唐天授年间置。从弋,一横之。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