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兔先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tù xiān dé成语简拼:ZTX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逐兔先得
成语解释
逐:追逐。指众人追野兔,谁先得到就归谁所有。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捷足先登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逐兔先得”几个大字。
(2)虫虫不会写成语“逐兔先得”的最后一个字。
(3)墩阔坦中学的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逐兔先得”。
(4)淑玲叔叔给纤淋和诗雁讲了“逐兔先得”的历史故事。
(5)小关写不出成语“逐兔先得”,因此语文考试仅98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逐逐:zhú 1、<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逐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动>跟随。《汉书·匈奴传》:『逐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逐之生。』3、<动>追求。《原君》:『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4、<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气力。』5、<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逐队] 随众而行。[逐客] (1)被驱逐的人。(2)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 争夺天下。
兔兔:tù(兔儿)哺乳动物,头部略象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种类。肉可以吃,毛可以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先先:xiān 1、<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又] <形意动>以……为先;放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动>走在前面;向前走。《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3、<名>先导;前驱;表率。《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之先者,为之声义。』4、<动>抢先;先做。《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5、<形>从前的;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6、<形>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7、<名>祖先。《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8、<名>前辈。《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副>指事情、行为发生之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收志。』
得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逐逐:《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直六切《集韵》《韵会》仲六切,□音轴。《说文》追也。《左传·隐九年》祝□逐之。又《隐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广韵》驱也。《正韵》斥也,放也。《史记·李斯传》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又《管仲传》三仕三见逐。又《玉篇》竞也。《左传·昭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后汉·赵壹传》捷慑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韵》逐逐,笃实也。又驰貌。《易·颐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汉·宣帝纪》迎日逐,破车师。又《集韵》《韵会》□亭正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苏林》音迪。又《字汇补》同门切。与豚同。《山海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又《集韵》直佑切,音胄。奔也。《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考证:(《左传·昭元年》自无令诸侯逐进。)谨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兔兔:《子集下·儿字部》《唐韵》汤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土故切,□吐去声。《说文》兽名。象踞后其尾。《礼·曲礼》兔曰明视。《韵会》欧阳氏曰:兔从免字加一点。俗作兎,非。陆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八窍五月而吐子。《王充·论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又《正韵》亦作菟。《前汉·贾谊传》搏畜菟。《严延年传》韩卢取菟。
先先:《子集下·儿字部》《唐韵》《正韵》苏前切《集韵》《韵会》萧前切,□霰平声。《说文》先,前进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经·感应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经》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韵会》晋有先轸。又《韵会》凡在前者谓之先,则平声。先而导前与当后而先之,则去声。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先见切,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又《韵会》《正韵》□苏典切,音跣。《越语》句践亲为夫差先马。《韵会》前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后汉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或作洗。
得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