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影随波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yǐng suí bō成语注音:ㄓㄨˊ ㄧㄥˇ ㄙㄨㄟˊ ㄅㄛ
成语简拼:ZYS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逐影隨波
成语解释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随波逐流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逐影随波”几个大字。
(2)佳昊叔叔给艳敏和心窈介绍了“逐影随波”的成语故事。
(3)贾家窑中学的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逐影随波”。
(4)莉莉写不出成语“逐影随波”,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5)龙龙不会写成语“逐影随波”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逐逐:zhú 1、<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逐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动>跟随。《汉书·匈奴传》:『逐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逐之生。』3、<动>追求。《原君》:『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4、<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气力。』5、<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逐队] 随众而行。[逐客] (1)被驱逐的人。(2)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 争夺天下。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随随:suí 1、<动>跟随;跟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动>沿着;顺着。《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3、<动>听凭;任随。《史记·魏世家》:『随安陵氏而亡之。』4、<副>随即;接着。《狱中杂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随辈] 随同众人。
波波:bō(1)波浪:波纹。(2)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也就是物体质点振动。波只是运动的一种传播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波前进,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方>跑。
逐逐:《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直六切《集韵》《韵会》仲六切,□音轴。《说文》追也。《左传·隐九年》祝□逐之。又《隐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广韵》驱也。《正韵》斥也,放也。《史记·李斯传》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又《管仲传》三仕三见逐。又《玉篇》竞也。《左传·昭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后汉·赵壹传》捷慑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韵》逐逐,笃实也。又驰貌。《易·颐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汉·宣帝纪》迎日逐,破车师。又《集韵》《韵会》□亭正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苏林》音迪。又《字汇补》同门切。与豚同。《山海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又《集韵》直佑切,音胄。奔也。《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考证:(《左传·昭元年》自无令诸侯逐进。)谨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
随随:《戌集中·阜字部》遀追《广韵》《集韵》《韵会》□旬为切,音隋。《广韵》从也,顺也。《书·禹贡》随山刊木。《易·□象》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诗·大雅》无纵诡随。〈传〉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注〉随,谓趾也。〈疏〉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随。又《仪礼·乡射礼》其间容弓,距随长武。〈注〉距随者,物横画也。始前足至东头为距,后足来合而南面为随。又地名。《左传·隐五年》翼侯奔随。〈注〉随,晋地。又国名。汉为县。《左传·桓六年》楚武王侵随。〈注〉随国,今义阳随县。《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随县。〈注〉故厉国也。《韵会》晋置随郡,齐攺为州。《正韵》亦作隋。详前隋字注。又西随,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西随县。又沙随,地名。《春秋·成十六年》会于沙随。〈注〉宋地,梁国宁陵县北有沙随亭。又姓。《风俗通》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史记·匈奴传》有诏捕太医令随但。《前汉·艺文志》随巢子六篇。〈注〉墨翟弟子。又《正韵》亦作遗。《诗·小雅》莫肯下遗。〈笺〉遗,读曰随。〈疏〉随从於人,先人后己,以相□下之义也。又《集韵》古通追。《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注〉追,与随通。又《唐韵正》古音旬禾反。《论语》季随,季騧。《杨慎曰》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韵。季随、季騧,随,旬禾反,騧,乌戈反,一韵也。《老子·道德经》音声相和,先后相随。《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易林》宫商既和,声音相随。《马融·广成颂》鲂鱮鱏鯿,鰋鲤鱨魦。乐我纯德,腾跃相随。《顾炎武曰》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入之韵。又《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注〉索隐曰:随,他果反。又与椭通。《淮南子·齐俗训》闚面於盘水则员,於杯则随,面形不异,其故有所员,有所随者,所自闚之异也。《吕大临曰》随,当读椭,圜而长也。《正字通》俗作随。
波波:《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博禾切《集韵》《韵会》《正韵》逋禾切,□音皤。《说文》水涌流也。《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又水名。《水经注》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又泽名。《书·禹贡》荥波既猪。《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又洛之别名。《尔雅·释水》水自洛出为波。又润也。《左传·僖二十三年》晋公子曰: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又摇动也。《庄子·外物篇》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赋》托微波以通辞。又金波,月光也。《前汉·郊祀歌》月□□以金波。又沸波,鸟名。《禽经》王睢,鱼鹰也。诗谓之睢鸠,淮南子谓之沸波。又偃波,书名。《欧阳询·书法》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又流波,山名。在东海中。见《山海经》。又长年之称。《范成大·吴船录》蜀中称尊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李翊·俗呼小录》跑谓之波,立谓之站。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内有波县。又郡名。《广舆记》宁波府,属浙江。本越甬东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宁波府。又《集韵》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罴。与陂同。阪也。一曰泽障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后游雷波天大风。〈注〉波读为陂。又《集韵》《韵会》□彼义切,音贲。循行水也。《前汉·西域传》傍南山,北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