舳舻相接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lú xiāng jiē成语简拼:ZLX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舳艫相接
成语解释
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船多
近义词
舳舻相继
成语造句
(1)晨晨不会写成语“舳舻相接”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舳舻相接”几个大字。
(3)吕亭镇杨湾中学的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舳舻相接”。
(4)听稳哥哥给娃卜和秋敏讲解了“舳舻相接”的故事。
(5)小路写不出成语“舳舻相接”的拼音。
(6)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
(7)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中外商船云集,舳舻相接,贸易繁荣,进入黄金时代。
成语出处
《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舳舻舳舻:(zhúlú)<书>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船尾;舻:船头)。如:舳舻相继;舳舻千里。
相相:xiàng 1、<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接接:jiē 1、<动>接触;交接。《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动>连接;毗连。《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3、<动>接待;交际。《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4、<动>迎接。《宣和遗事·前集》:『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5、<动>接应;援接。《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6、<动>达到。《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7、<动>承接。《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8、<动>捆绑;束缚。《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9、<动>对飞驰的东西迎面射击;射中。《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10、<动>标明。《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接之。』
舳舳:《未集下·舟字部》《唐韵》直六切《集韵》伫六切《韵会》仲六切,□音逐。《说文》舳舻也。汉律名船方长为舳舻。一曰舟尾。《扬子·方言》船后曰舳。舳,制水也。〈注〉今江东呼柂为舳。《前汉·武帝纪》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注〉舳,船后持柂处。《郭璞·江赋》舳舻相属。〈注〉舳,舟尾也。舻,船头也。又《集韵》余救切,音貁。舟首也。《小尔雅》船头谓之舳。又直佑切,音胄。义同。
舻舻:《未集下·舟字部》《唐韵》洛乎切《集韵》《韵会》龙都切,□音卢。《说文》舳舻也。一曰船头。《正韵》船头刺擢处。一说船尾。《玉篇》在船后。《小尔雅》船头谓之舳,尾谓之舻。《宋孝武帝诗》舳舻引江飞。《谢朓诗》榜人理行舻。又《集韵》舟名。《唐书·杨元琰传》与张柬之共乗[音chéng]舻江中。又《集韵》凌如切,音胪。船尾。
相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接接:《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子叶切《集韵》《韵会》《正韵》即涉切,□音楫。《说文》交也。《广韵》合也,会也。《易·蒙卦》子克家,刚柔接也。〈疏〉阳居卦内,接待羣阴。又《晋卦》书日三接。《礼·表记》君子之接如水。〈疏〉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又持也,受也,承也。《礼·曲礼》接下承弣。〈注〉接客手下也。《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又《增韵》接续也,连也。《礼·曲礼》堂上接武。〈注〉武,迹也。迹相接,谓每移足半蹑之。《前汉·西域传》乌秅国民接手饮。〈注〉自高山下谿□中饮水,故接连其手。又近也。《仪礼·聘礼》宾立接西塾。又捷也。《礼·曾子问》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又反接,谓反缚两手也。《前汉·□平传》樊哙受诏即反接。又姓。《史记·孟子荀卿传》接子,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术。《集韵》或作擑。又《集韵》《韵会》《正韵》□疾叶切,音捷。《礼·内则》国君世子生,接以太牢。〈注〉接读为捷,胜也。谓食其母,使补虚强气也。又《荀子·大略篇》先事虑事谓之接。〈注〉接读为捷,速也。又测洽切,音锸。与扱同。《周礼·地官·廪人》大祭祀,则共其接盛。〈注〉接读为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颁扱与春人。又《集韵》色甲切,音霎。与翣同。《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注》故书翣作接。又檄颊切,音协。与挟同。亦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