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鞵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ú zhàng máng xié成语简拼:ZZM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竹杖芒鞵
成语解释
鞵: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芒鞋竹杖
成语造句
(1)博晓大哥哥给南萱和恺玲讲了“竹杖芒鞵”的典故。
(2)成语竹杖芒鞵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丰丰写不出成语“竹杖芒鞵”的拼音。
(4)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竹杖芒鞵”几个大字。
(5)小美不会写成语“竹杖芒鞵”的最后一个字。
(6)资溪县第一中学的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竹杖芒鞵”。
成语出处
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竹竹:zhú 1、<名>竹子。《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2、<名>竹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3、<名>竹制的管乐器。《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南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竹马] 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杖杖:zhàng 1、<名>手杖;拐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归来倚杖自叹息。』2、<名>挑物的工具。《荷蓧丈人》:『以杖荷蓧。』3、<名>棍棒。《订鬼》:『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4、<动>用棍棒打。《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5、<动>拄着。《中山狼传》:『遥望老子杖藜而来。』[杖策] (1)执鞭,指驱马而行。(2)扶杖。
芒芒:máng 1、<名>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2、<名>刀枪的锋芒。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3、<名>光芒。任昉《王文宪集序》:『昴宿垂芒。』4、<形>通『茫』,模糊不清。《庄子·盗跖》:『目芒然无见。』[引] 昏昧无知。《庄子·齐物论》:『其我独芒,而亦有芒者乎?』huǎng<形>通『恍』,恍忽。《庄子·至乐》:『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芒芴] 恍恍忽忽;浑浑噩噩。
竹竹:《未集上·竹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竺。《说文》冬生青草,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谱》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又〉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诗·卫风》绿竹猗猗。《礼·月令》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释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真训》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竹。《礼·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衆[音zhòng]。《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前汉·律正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崑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释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气推发其声也。又竹□。《左传注》造□书于竹□。又竹帛。《史记·孝文纪》请着之竹帛,宣布天下。《说文》着之竹帛谓之书。又竹花,竹实。《谢灵运·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本草》竹花一名草华。《庄子·秋水篇》鵷雏非练实不食。〈注〉练实,竹实也。又竹醉日。《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又地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前汉·地理志》孤竹在辽西令支县。〈又〉沛郡有竹县。〈注〉今竹邑。〈又〉广汉郡属县有绵竹。〈又〉零陵郡竹山县。《水经注》藉水东南流,与竹岭水合。《穆天子传》我徂黄竹。《零陵记》桂竹之野。《杨慎集》桂竹,后称贵竹,今贵州。《福建志》南安县有苦竹山。又官名。《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又书名:《竹书纪年》《戴凯之·竹谱》《刘美之·续竹谱》。又姓。《广韵》伯夷、叔齐之后,以竹为氏。后汉有下邳相竹曾。又草名。《永嘉郡志》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宛陵诗注》锦竹,草名,似竹而斑。又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叶繁长而箨似竹。又花药名。《本草》石竹,瞿麦也。鹿竹、菟竹,黄精也。玉竹,葳蕤也。又菜名。《齐民要术》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茎叶细,可食。《羣芳谱》淡竹叶,一名竹叶菜,嫩时可食。又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状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间实。又□名。《赞宁·笋志》竹根有□,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又鱼名。《桂海虞衡志》竹鱼出漓水,状如青鱼,味似鳜。又酒名。《张协·七命》豫北竹叶。《张华诗》苍梧竹叶清。又《集韵》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又与属玉之属通,鸭也。《扬雄·蜀都赋》独竹孤鶬。又叶职律切。《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注〉曲,区聿切。竹,职律切。考证:(《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万户侯等。)谨照原文万户改千户。(《前汉·律正志》黄帝使冷纶。)谨照原文冷纶改泠纶。
杖杖:《辰集中·木字部》《唐韵》直两切《集韵》《韵会》雉两切《正韵》呈两切,□音杖。《说文》所以扶行也。《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又《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又《礼·丧服小记》父丧苴杖竹也,母丧削杖桐也。又木梃也。《家语》舜事瞽瞍,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又《方言》矜谓之杖,谓戈戟柄也。《吕览·贵已篇》操杖以战。又《尔雅·释草》蒤[音tú],虎杖。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丈去声。持也。与仗同。《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又凭倚也。《左传·襄八年》杖信以待晋。考证:(《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赐之几杖。)谨照原文,赐之上增若不得谢则必六字。(《尔雅·释草》虎杖,荼也。)谨照原文改蒤[音tú]虎杖。
芒芒:《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莫郞切《集韵》《正韵》谟郞切,□音忙。《说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麦芒也。《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注〉芒种,稻麦也。《易林》夏麦□□,霜击其芒。又大貌。《诗·商颂》宅殷土芒芒。又多貌。《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又罢倦貌。《孟子》芒芒然归。又光芒。《晏子·谏上篇》列舍无次,变星有芒。《史记·天官书》作作有芒。又《礼·月令》其神句芒。又草名。《尔雅·释草》葞,春草。〈注〉一名芒草。《山海经》奸山有木,状如棠,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芒。〈注〉世祖更名临睢。又水名。《蜀志·后主传》姜维率衆[音zhòng]至芒水。又门名。《水经注》谷水迳清阳门,亦曰芒门。又姓。《史记·秦本纪》击芒卯,华阳破之。〈注〉芒卯,魏将。又通茫。《诗·商颂》洪水芒芒。《陆机·叹逝赋》嗟予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又通邙。《后汉·恭王祉传》葬于洛阳北芒。又通鋩。《后汉·陈忠传》气泄针芒。《张载·七命》建云髦,启雄芒。〈注〉芒,锋刃也。又《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武方切,音亡。义同。又呼光切,读作荒。《史记·历书》大芒骆。《尔雅》芒作荒。《庄子·至乐篇》芒平芴乎,而无从出乎。又《集韵》虎晃切,音慌。昏也。又《韵补》母朗切,读作莽。《道藏歌》玉虚范女像,高会通冥想。二曜无停晖,明真焕云芒。考证:(《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芒落。)谨按尔雅不作芒。谨改史记历书大芒骆。尔雅芒作荒。
鞵鞵:《戌集中·革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户佳切,音膎。《说文》革生鞮也。《玉篇》革鞮也。革底麻枲。《广韵》屩也。《淮南子·齐俗训》不亟於为文句疏短之鞵。《玉篇》同鞋。又《集韵》《正韵》□雄皆切,音谐。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