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wǎng chén fēng
成语简拼:ZWC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蛛網塵封
成语解释
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其书本贮内府,康熙间因编官书,移置翰林院供参考,此后蛛网尘封无人过问者数十年。▼梁启超《论清代学者之辑佚书》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蛛网尘封”几个大字。
(2)赐瑾叔叔给海羚和信兰讲解了“蛛网尘封”的历史故事。
(3)东坡区启迪学校的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蛛网尘封”。
(4)朵儿写不出成语“蛛网尘封”,因此语文考试仅98分。
(5)小卡不会写成语“蛛网尘封”的最后一个字。
(6)于是他一骨碌爬起来,走了过去,仔细打量,那是一道十分别致的房门,门上上了四把钢锁,门楣上蛛网尘封。
(7)其书本贮内府,康熙间因编官书,移置翰林院供参考,此后蛛网尘封无人过问者数十年。见梁启超《论清代学者之辑佚书》。
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余录其《浪淘沙》云:「春到凤城中,游运方通,闲来指点过桥东。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尘封尘封:[chénfēng]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卦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蛛网蛛网:蜘蛛结成的网状物。结网的丝是蜘蛛肛门尖端分泌的黏液遇空气凝结而成的。蜘蛛利用蛛网捕食昆虫。
网网:wǎng(1)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一张网;鱼网。(2)象网的东西:蜘蛛网;电网。(3)象网一样的组织或系统:宣传网;交通网;灌溉网。(4)用网捕捉:网着了一条鱼。(5)象网似的笼罩着:眼里网着红丝。
尘尘:chén 1、<名>尘土;灰尘。《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名>人间;世俗社会。《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埃] 尘俗;尘世。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尘凡] 1.人间。2.凡人。[尘寰] 人世间。[尘累] 1.世俗事务的牵累。《梁书·阮孝绪传》:『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2.污染。《宋书·庚炳之传》:『如臣所闻天下论议,炳之常尘日月,未见一豪增辉。』3.佛教用语。指烦恼、恶业的种种束缚。《楞严经》卷一:『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尘襟] 世俗的杂念。[尘露] 1.微尘滴露。比喻微末不足道。《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此刍荛之言有补万一,尘之微有增山海。』2.尘土易飞,露水易干。比喻短促。阮藉《咏怀诗》三十二:『人生若尘,天道邈悠悠。』3.经风历霜,比喻辛苦。《宋书·谢庄传》:『陛下今蒙犯尘,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尘俗] 1.世俗;流俗。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2.人世。《晋书·索袭传》:『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而栖心天外。』[尘网] 指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种种束缚,如鱼在网,故称『尘网』。岑参《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尘嚣] 世间的纷扰、喧嚣。陶渊明《桃花源记》:『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外。』[尘滓] 1.比喻世间繁琐的事物。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其馀桎梏尘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2.比喻微贱的地位。《南史·刘敬宣传论》:『或阶缘恩日,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麟羽;咸能振拔尘,自致封侯。』3.比喻尘世。白居易《赠别宣上人》:『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尘世] 指人间。杜牧《九日齐安登高》:『尘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封封:fēng 1、<动>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传·昭公二年》:『宿不敢封植此树。』2、<动>聚土筑坟。《五人墓碑记》:『五亦得以加其土封。』3、<名>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又] <名使动>把……作为疆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动>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触龙说赵太后》:『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5、<名>领地;邦国。《尚书·蔡仲之》:『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6、<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筑坛祭神的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7、<动>封闭;封合。《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记王忠肃公翱事》:『出珠授之,封志宛然。』8、<量>指封缄物的件数。《范进中举》:『一封一封雪白的的细丝锭子。』9、<形>大。《左传·四年》:『封豕长蛇。』
蛛蛛:《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陟输切《集韵》《韵会》追输切,□音诛。《说文》蜘蛛也。本作鼄。《唐韵》□鼄,纲虫。《字说》云:设一面之纲,物触而后诛之,知诛义者也。今文作蛛。《尔雅疏》蟗,即□鼄别名也,又名鼄蝥。今江东呼蝃蝥。《说文》谓之鼄蝥,作纲鼄蝥也。《扬子·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鼄蝥。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鼄,或谓之蠾□。北燕、朝鲜冽水之间谓之蝳蜍。郭璞云:齐人又呼社公,亦言纲公。其在地中布纲者,名土□鼄。其作纲络幕草上者,名草□鼄也。《关尹子·三极篇》圣人师蜘蛛立纲罟。《西京亲记》蜘蛛集而百事喜。《埤雅》蜘蛛布纲如罾,其丝右绕。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转,亦自然之理。《尔雅翼》春月游丝有长数丈许者,皆蜘蛛所为也。蝥字从敄从黾作。
网网:《未集中·网字部》《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纲。《说文》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纲交文。〈注〉今经典变隷作罒。《玉篇》罗罟总名。亦作□、罔、□、□。《广韵》与纲同。《篇海》网字有三伪:本作网而伪作□,亦作冈而又伪作□,又亦作□而伪作罒。罒乃横目,惟睾眔睘等字从之,其他但属罗纲义者,□系□字下横画,不连两旁。(纲)《广韵》文两切《集韵》《韵会》《正韵》文纺切,□音罔。《说文》本作网。或作□,隷省作□。今文从糸作纲。《易·系辞》作结绳而为□罟,以佃以渔。《朱子·本义》□,与纲同。《书·盘庚》若纲在纲。《诗·邶风》鱼纲之设。又《楚辞·招魂》纲户朱缀。〈注〉纲户,绮文缕也。
尘尘:《丑集中·土字部》尘《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音□。埃也。《尔雅·释诂》久也。谓尘垢稽久也。《诗·小雅》无将大车,祗自尘兮。《后汉·班固传》风伯清尘。《拾遗记》石虎起楼四十丈,异香为屑,风起则扬之,名芳尘。《岭南表异录》犀角为簪梳,尘不着发,名辟尘犀。又淫视为游尘,见《谷梁序疏》。又明窻尘,丹砂,药名。《李白·草创大还诗》髣髴明窻尘。又《梵书·圆觉经》根尘虚妄。〈注〉根尘,六根之尘,谓眼、耳、鼻、舌、心、意。又《列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见东海三变为桑田,今将行复扬尘乎。又姓,见《统谱》。又叶直连切,音廛。《班彪·北征赋》忽进路以息节兮,饮予马兮洹泉。朝露渐予冠盖兮,衣晻蔼而蒙尘。
封封:《寅集上·寸字部》《唐韵》府容切《集韵》《韵会》方容切,□音崶。《说文》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隶作封,从圭所执也。《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告后土。〈注〉封,土地之事也。又《大戴礼》五十里而封。又《前汉·□法志》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又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礼·地官》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又《大司徒之职》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沟封之。〈注〉封,起土界也。土在沟上谓之封,封上树木以为固也。又大也。《诗·商颂》封建厥福。《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又封禅,祭名。积土增山曰封,为墠祭地曰禅。《孝经纬》封於泰山,禅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禅以告太平。金泥银绳,封以印玺。孔子登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封是也。又聚土曰封。《周礼·地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树数。又培也。《吴语》封殖越国。〈注〉壅本曰封。又富厚也。《史记·货殖传》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又凡专利自私曰封。《诗·周颂》无封靡于尔邦。《礼·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郑注》与民同财,不得障管也。又缄也。汉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谓之封事。又《前汉·平帝纪》诸乗[音chéng]传者,持尺五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又国名。《礼·明堂位》封父龟。〈注〉封父,国也。又州名。苍梧郡地,隋为封州。又姓。黄帝时有封钜。又贲氏改封氏。又穿封,复姓。又土精。《白泽图》物如小儿手,无指,名封。食之多力。又封豕,大豕名。又去声。《广韵》芳用切,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又叶府良切,音方。《韩愈·李道古铭》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考证:(《礼·王制》五十里为封。)谨按王制无此文,查系大戴礼王言篇。谨据改为大戴礼五十里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