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bēi gǒu liǎn
成语简拼:ZBG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猪卑狗險
成语解释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小人
成语接龙
猪卑狗险→险阻艰难→难调众口→口中雌黄→黄垆之痛→痛饮黄龙→龙盘虎踞→踞炉炭上→上窜下跳→跳跃纸上
成语造句
(1)碑南乡中心校的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猪卑狗险”。
(2)城城不会写成语“猪卑狗险”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猪卑狗险”几个大字。
(4)胡胡写不出成语“猪卑狗险”,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5)晓飞叔叔给敏敏和曦凡介绍了“猪卑狗险”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猪猪:zhū哺乳动物,头大,鼻子和口吻都长,眼睛小,耳朵大,脚短,身体肥。肉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业原料,粪尿可做肥料。
卑卑:bēi 1、<形>卑贱低下。《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又] <动>贬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2、<形>地势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3、<形>低劣;差。《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动>轻视。晁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5、<动>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6、常用于自谦,如在上司面前自称『卑职』。[卑陬] 惭愧的样子。《庄子·天地》:『子贡卑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狗狗:gǒu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险险:xiǎn 1、<形>险阻;险要。《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名>地势不平坦的地方;险要的地方。《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3、<名>艰险;艰难;危险。《教战守策》:『然后可以刚建强力,涉险而不伤。』4、<形>险恶;阴险。《谭嗣同》:『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5、<副>险些;差一点。汤显祖《牡丹亭》:『险把负荆人唬煞。』[险巇] 地势险峻,道路崎岖。比喻行事艰难,也写作『险戏』。
猪猪:《巳集下·犬字部》《广韵》俗猪字。(猪)《唐韵》陟鱼切《集韵》《韵会》张如切,□着平声。《说文》豕而三毛丛居者。《尔雅·释兽》豕子猪。〈注〉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扬子·方言》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埤雅》猪性□而率。《扬子·太□经》出野见虚,有虎牧猪。又山猪,即豪猪也。详前豪字注。又岭南有嬾妇猪。《桂海虞衡志》嬾妇似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絍之器挂田所,则不复近。又猫猪。《杨慎·丹铅录》毛犀即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又石猪。《蜀志》蜻蛉县有石猪,子母数千头,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又官名。《魏志·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一曰猪加。又草名。《博雅》伏猪,木禾也。又药名。《本草纲目》陶弘景曰:猪苓,其块黑似猪屎,故名。互详前豕豨二字注。又山水名。《山海经》渠猪之山,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又湫名。《北梦琐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号猪龙湫。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猪拔州,隶陇右道。又《广韵》猪口,地名。亦作□。《晋书·甘卓传》军次猪口。又《闵公承传》作□口。又《韵会》通作瀦,水所停也。《书·禹贡》大野既猪。《孔传》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蔡传》水蓄而复流者,谓之猪。《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注〉下湿之地。又孟猪,泽名。通作诸。《书·禹贡》被孟猪。《蔡传》地志,在梁国睢阳东北,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及《尔雅·释地》作孟诸。又《字汇补》照迦切,音遮。《左传·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干宝读。《广韵》俗作猪。
卑卑:《子集下·十字部》《唐韵》府移切《集韵》《韵会》賔弥切《正韵》逋眉切,□音□。《说文》贱也。执事者。《玉篇》下也。《易·系辞》天尊地□。又《韵会》鲜□山,在柳州界。又鲜□,带名。《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只。〈注〉鲜□,衮带头也。言腰支细小,颈锐秀长,若以鲜□带约而束之也。又姓。《广韵》蔡邕胡太傅□,有太傅椽鴈门□整。又《前汉·邹阳传》封之於有□。〈注〉地名也。音鼻。又音彼。与俾同。《荀子·宥坐篇》□民不迷。又音陛。与庳同。《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
狗狗:《巳集下·犬字部》《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毛者。〈又〉尨,狗也。《易·说卦》艮为狗。《礼·曲礼》尊客之前不叱狗。又《汲冢周书》正西崑仑狗国。《五代史》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为狗,生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又鸟名。《尔雅·释鸟》鴗,天狗。〈注〉小鸟也。青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又《扬子·方言》蝼蛄,南楚谓之杜狗。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为衣□,能运动脚气。元世祖足疾,取其皮为袴。又溪狗,虫名。《正字通》陈藏器曰:生南方溪□□处,状如虾蟇,尾长三四寸,治溪毒游蛊。又草名。《尔雅·释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又地名。《齐语》以燕为主,反其□地,柴夫吠狗。〈注〉燕之二邑。又人名。《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瑗史狗。又姓。《正字通》汉狗未央。见印薮。又《韵会》通作□。荀子,曾不如相鸡□之可以为名也。《埤雅》狗从苟。韩子曰:蝇营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又《集韵》许□切,音诟。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当时之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险险:《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虚检切,音猃。《说文》阻难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动乎险中。《坎卦》习坎,重险也。〈又〉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又司险,官名。《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又《玉篇》邪也,恶也。《书·盘庚》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传〉起信险伪,肤受之言。又《周礼·春官·典同》险声敛。〈注〉险谓偏弇也。险则声敛不越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疢疾险中。〈注〉险,伤也。又地名。《史记·朝鲜传》都王险。〈注〉险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前汉·地理志》辽东郡险渎。〈注〉朝鲜王满都也,依水险故名。又《地理志》中山国安险。又《尔雅·释鱼》蜠大而险。〈注〉险者,谓污薄。又《集韵》所斩切,音掺。艰难也。又希埯切,莶上声。峻也。又巨险切,音芡。与俭同。又居奄切,音检。《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义。类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韵隒阙此一音,乃隒伪作险耳。又《集韵》鱼衔切,音□。本作岩。《史记·殷本纪》得说於傅险中。〈注〉险,亦作岩。《集韵》或作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