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rú cǐ lì
成语简拼:ZRC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諸如此例
成语解释
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成语用法
作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诸如此例→例行差事→事不过三→三长两短→短褐不全→全受全归→归马放牛→牛骥共牢→牢不可破→破烂流丢→丢三忘四→四不拗六→六马仰秣→秣马厉兵→兵出无名→名正理顺→顺风驶船→船坚炮利→利己损人→人言啧啧→啧啧称赞→赞口不絶→絶后光前→前俯后仰→仰取俯拾
成语示例
(1)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周则三老五更、胶序养老,今何故不行乎?诸如此例,不可胜述。▲唐·田再思《服母齐衰三年议》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诸如此例”几个大字。
(2)逢大爷给蕾蕾和小虎子讲了“诸如此例”的成语故事。
(3)虹虹写不出成语“诸如此例”的拼音。
(4)林芝地区一中的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诸如此例”。
(5)小冰不会写成语“诸如此例”的最后一个字。
(6)在去往大树中学的小面包车上,晓菊大哥哥给燕情和倪英讲了『诸如此例』的典故。
(7)周则冠冕衣裘,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周则三老五更、胶序养老,今何故不行乎?诸如此例,不可胜述。见唐·田再思《服母齐衰三年议》。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如此如此:这样:如此勇敢;理当如此;事已如此,后悔也是枉然。
诸如诸如: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他非常关心群众,做了不少好事,诸如访问职工家属,去医院看病人,等等。
诸诸:zhū 1、<形>众;各个。《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2、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4、<代>相当于『之』。《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诸母] 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
如如:rú 1、<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2、<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3、<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4、<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5、<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6、<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7、<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如勿伤。』8、<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9、<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0、<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1、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此此:cǐ 1、指示代词,与『彼』相对。《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鸿门宴》:『此天子气也。』2、这样;这般。指代事物或行为的状态、程度。《庖丁解牛》:『善哉!技盍至此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就;这样就。《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例例:lì 1、<名>类;列。《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例。』2、<名>旧例;惯例。《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例。』3、<动>类比;照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例出为刺史。』4、<动>像;类似。《<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5、<副>一概。《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例皆残蠹。』[例监] 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诸诸:《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广韵》章鱼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专於切,□渚平声。《说文》辩也。《徐曰》别异之辞。《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注〉皆言辞辩给也。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韵》凡衆[音zhòng]也。《书·舜典》正试诸艰。《诗·邶风》娈彼诸姬。《史记·贾谊传》纷乱诸事。又《广雅》之也,於也。《谷梁传·庄二十四年》迎者行见诸,舍见诸。〈注〉诸,之也。《礼·射义》射求正诸己。〈注〉诸,犹於也。又《韵会》语助辞。《诗·邶风》日居月诸。〈疏〉居,诸,语助也。《公羊传·桓六年》其诸以病桓与。〈注〉其诸,辞也。又《韵会》有诸,疑辞。《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又于诸,寘也。《公羊传·哀六年》□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注〉齐人语也。又诸侯,国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又官名。《周礼·夏官》诸子。〈注〉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又诸比,凉风之所生也。〈注〉皆天神名。又因诸,齐狱名。《公羊传·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注〉因诸者,齐故□人之地。又诸于,衣名。《前汉·元后传》政君独衣绦缘诸于。《师古注》诸于,大掖衣,即袿衣之类也。又偏诸,衣缘也。《贾谊传》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师古注》若今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又《韵会》方诸,监名。以取明水於月。又《释名》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礼·内则》桃诸、梅诸。〈疏〉王肃云: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礼·天官·六饮疏》纪莒之间名诸为滥。又草木名。《尔雅·释木》诸虑,山櫐。〈注〉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状》诸蔗一曰甘蔗,交址所生者。又兽名。《山海经》单张山有兽,状如豹,长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又敖岸山有兽,状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诸。又虫名。《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一作詹诸,互详詹字注。又山水名。《山海经》诸余之山,诸余之水出焉。又邑名。《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注〉诸、防,皆鲁邑。《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诸县。〈注〉春秋城诸及郓者。又泽名。《尔雅·释地》宋有孟诸。〈疏〉一曰望诸。一曰孟猪。互详豕部猪字注。又姓。《说苑》越大夫诸发。《唐书》兵部侍郞诸道。又复姓。《汉书》有诸葛丰。《三国志》有诸葛亮。又《广韵》正奢切《集韵》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风俗通》汉有洛阳令诸於。《何氏姓苑》吴人。又《南唐书·妖贼传》诸佑,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诸姓,音查。按本作□,伪作诸。□,本诈上声,音查,非。余详□字注。又《字汇》常如切,音稌。詹诸,虾蟆也。《六书正伪》别作蟾蜍,非。考证:(《贾谊·治安策》绣衣丝履偏诸缘。)谨照原书治安策改传字。绣字上照原文增为之二字。(《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谨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如如:《丑集下·女字部》《唐韵》人诸切《集韵》《韵会》《正韵》人余切,□音鴽。《说文》从随也。一曰若也,同也。《书·舜典》如五器,如岱礼,如初,又然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前汉·扬雄传》雄家产不过十金,晏如也。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齐。见《左传》。《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又月名。《尔雅·释岁》二月为如。又语助辞。《论语》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县名。《前汉·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还释兵凉如。又肥如,古国名,在辽西郡。《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罗氏,攺为如氏,见《统谱》。又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见《道院集》。又真如,有变易性相,如如常住不迁,□见《禅灯录》。又□如,兽名。瞿如,鸟名。□见《山海经》。又通作而。《前汉·五行志》引左传,星陨如雨。〈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又《广韵》人恕切《集韵》《韵会》如倨切,□音茹。《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音zhòng]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注〉举去声。又《集韵》《类篇》□乃个切,音那。亦若也。
此此:《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雌氏切《集韵》《韵会》浅氏切,□音佌。《说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尔雅·释诂疏》此者,彼之对。《诗·周颂》在彼无恶,在此无斁。《老子·道德经》去彼取此。又《六书故》此犹兹也,斯也。《大学》此谓知本。
例例:《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厉。比也,类也,槩也。又凡例。《左传序》发凡以言例。后魏张吾贵集诸生讲左传,义例无穷,学者奇之。又《集韵》力蘖切,音列。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