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qīn liù juàn
成语注音:ㄓㄨ ㄑㄧㄣ ㄌㄧㄨˋ ㄐㄨㄢˋ
成语简拼:ZQL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諸親六睠
成语解释
总称所有亲戚。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诸亲好友
成语示例
(1)…德、王仁,果然到严家来,写了几十副帖子,遍请诸亲六眷。择个吉期,亲眷都到齐了,只有隔壁大老爹家五个亲…——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诸亲六眷”几个大字。
(2)嘉嘉不会写成语“诸亲六眷”的最后一个字。
(3)茜茜写不出成语“诸亲六眷”的拼音。
(4)永新第二中学的司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诸亲六眷”。
(5)战大爷给蛋蛋和瑛瑛介绍了“诸亲六眷”的历史故事。
(6)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7)过了三日,王德、王仁,果然到严家来,写了几十副帖子,遍请诸亲六眷。
(8)去往赤泥洼中学的公交车上,均和大哥哥给月帘和宛晏讲了『诸亲六眷』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诸诸:zhū 1、<形>众;各个。《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2、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4、<代>相当于『之』。《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诸母] 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
亲亲:qīn 1、<名>父母。《冯谖客孟尝君》:『冯公有亲乎?』2、<形>亲的;血统最接近的。《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3、<名>亲人;亲族。《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4、<动>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又] <名>亲近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而不亲,还是不说罢。』5、<副>亲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六六:一、1、liù数目,五加一后所得。2、liù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二、lù(1)六安,山名;又县名,都在安徽。(2)六合,县名,在江苏。
眷眷:juàn 1、<动>回头看;回顾。《诗经·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2、<动>留恋;怀念。《归去来兮辞》:『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愚溪诗序》:『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3、<动>关怀;器重。《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王禹偁《送赵令公西京留守》:『元老优游盛,明君眷注隆。』4、<名>眷属;家属。《窦娥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
诸诸:《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广韵》章鱼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专於切,□渚平声。《说文》辩也。《徐曰》别异之辞。《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注〉皆言辞辩给也。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韵》凡衆[音zhòng]也。《书·舜典》正试诸艰。《诗·邶风》娈彼诸姬。《史记·贾谊传》纷乱诸事。又《广雅》之也,於也。《谷梁传·庄二十四年》迎者行见诸,舍见诸。〈注〉诸,之也。《礼·射义》射求正诸己。〈注〉诸,犹於也。又《韵会》语助辞。《诗·邶风》日居月诸。〈疏〉居,诸,语助也。《公羊传·桓六年》其诸以病桓与。〈注〉其诸,辞也。又《韵会》有诸,疑辞。《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又于诸,寘也。《公羊传·哀六年》□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注〉齐人语也。又诸侯,国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又官名。《周礼·夏官》诸子。〈注〉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又诸比,凉风之所生也。〈注〉皆天神名。又因诸,齐狱名。《公羊传·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注〉因诸者,齐故□人之地。又诸于,衣名。《前汉·元后传》政君独衣绦缘诸于。《师古注》诸于,大掖衣,即袿衣之类也。又偏诸,衣缘也。《贾谊传》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师古注》若今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又《韵会》方诸,监名。以取明水於月。又《释名》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礼·内则》桃诸、梅诸。〈疏〉王肃云: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礼·天官·六饮疏》纪莒之间名诸为滥。又草木名。《尔雅·释木》诸虑,山櫐。〈注〉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状》诸蔗一曰甘蔗,交址所生者。又兽名。《山海经》单张山有兽,状如豹,长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又敖岸山有兽,状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诸。又虫名。《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一作詹诸,互详詹字注。又山水名。《山海经》诸余之山,诸余之水出焉。又邑名。《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注〉诸、防,皆鲁邑。《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诸县。〈注〉春秋城诸及郓者。又泽名。《尔雅·释地》宋有孟诸。〈疏〉一曰望诸。一曰孟猪。互详豕部猪字注。又姓。《说苑》越大夫诸发。《唐书》兵部侍郞诸道。又复姓。《汉书》有诸葛丰。《三国志》有诸葛亮。又《广韵》正奢切《集韵》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风俗通》汉有洛阳令诸於。《何氏姓苑》吴人。又《南唐书·妖贼传》诸佑,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诸姓,音查。按本作□,伪作诸。□,本诈上声,音查,非。余详□字注。又《字汇》常如切,音稌。詹诸,虾蟆也。《六书正伪》别作蟾蜍,非。考证:(《贾谊·治安策》绣衣丝履偏诸缘。)谨照原书治安策改传字。绣字上照原文增为之二字。(《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谨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亲亲:《酉集上·见字部》寴《唐韵》《正韵》七人切《集韵》《韵会》雌人切,□七平声。《广韵》爱也。《孝经序》亲誉日着。〈注〉慈爱之心曰亲。《荀子·不苟篇》交亲而不比。〈注〉亲谓仁恩。《周语》慈惠保民,亲也。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又《增韵》躬也。《诗·小雅》弗躬弗亲。〈笺〉言不躬而亲之也。《礼·文王世子》世子亲齐□而养。〈注〉亲,犹自也。又《释名》衬也。言相隐衬也。《增韵》姻也。《礼·大传》亲者,属也。〈疏〉谓有亲者,各以属而为之服。《左传·昭十四年》禄勳合亲。《杜注》亲,九族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敎亲,则民不怨。〈注〉谓男女之礼,婚姻以时,则男不旷,女不怨。又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则六亲固。又《前汉·礼乐志注》如淳曰:父、子、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为六亲。又姓。《史记·孟尝君传》齐王逐周最,而听亲弗。〈注〉亲弗,人姓名。《战国策》作祝弗。又通作新。《大学》在亲民。《程注》亲,当作新。又《唐韵》七遴切《集韵》《韵会》七刃切《正韵》寸遴切,□七去声。《左传·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注〉以亲疏为分别。《释文》有平去两音。又《广韵》亲家也。《集韵》婚姻相谓为亲。又叶苍先切,音千。《杨方·合欢诗》磁石引长针,阳燧下焱烟,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字汇》古从□。今省作亲。《集韵》或作媇儭。○按字汇补又作□□□,非。考证:(《诗·小雅》勿躬勿亲。)谨照原文改为弗躬弗亲。
六六:《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竹切《正韵》卢谷切,□音陆。《说文》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玉篇》数也。《增韵》三两为六,老阴数也。又国名。《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注〉索隐曰: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又叶录直切,音近力。《前汉·西域叙传》总统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
眷眷:《午集中·目字部》《唐韵》居倦切《集韵》《韵会》古倦切《正韵》吉掾切,□音卷。《说文》顾也。《博雅》向也。又回视也。《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又与睠通。《诗·小雅》睠睠怀顾。《韩诗》作眷眷,勤厚之意也。又《大雅》乃眷西顾。〈笺〉眷,本又作睠。又亲属也。《五代史·裴皞传》裴氏自晋魏以来,世为名族。居燕省者,号东眷。居凉者,号西眷。居河东者,号中眷。又或作婘。《史记·樊哙传》诛诸吕婘属。又姓。见《姓苑》。又茂眷,代北复姓。又壹斗眷,代北三字姓。《集韵》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