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玉磬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xián yù qìng成语简拼:ZXY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朱弦玉磬
成语解释
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朱弦玉磬”几个大字。
(2)军军写不出成语“朱弦玉磬”的拼音。
(3)曼曼不会写成语“朱弦玉磬”的最后一个字。
(4)清兰大哥哥给文诺和帆佳讲述了“朱弦玉磬”的历史典故
(5)一鸣实验中学的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朱弦玉磬”。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朱弦朱弦:[zhūxián] 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训》。高诱注:『朱弦,练丝。』。
朱朱:zhū 1、<名>大红色。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动>涂成红色。《海瑞传》:『有势家丹朱其门。』3、<名>朱砂。矿物名,红色或棕红色,可入药,也可作颜料。白居易《白氏长庆集·自咏》:『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朱门] 古代王侯、权贵们大多用大红色涂染门户,因此,称豪门贵族为『朱门』。[朱颜] 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美貌。
弦弦:xián 1、<名>弓弦。《中山狼传》:『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2、<名>乐器上发声的弦。《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示成曲调先有情。』3、<名>弦乐;音乐。《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4、<动>弹奏音乐。《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名>弓弦形的月亮。农历初七、初八日月亮缺上半,像弦在上的弓,叫上弦;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月亮缺下半,叫下弦。[弦歌] 弹琴歌唱,指礼乐教化。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磬磬:qìng 1、<名>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多用石或玉制成,状如曲尺。《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于水,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名>和尚敲打的一种铜质钵状法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磬控] 善御马。[磬折] 腰弯如磬形,表示恭敬。
朱朱:《辰集中·木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韵会》钟输切《正韵》专於切,□音珠。《说文》赤心木,松柏之属。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记其心。徐曰:木之为物,含阳於内,南方之火所自藏也。又《山海·西荒经》盖山之国有树,赤皮,名朱木。又朱赤,深纁也。《诗·豳风》我朱孔阳。〈注〉谓朱色光明也,寄位於南方。又朱儒,短小之称。《左传·襄四年》臧武仲败於邾。国人诵之曰:朱儒,朱儒,使我败於邾。或作侏儒。又姓。《统谱》颛顼之后封邾,后为楚灭,子孙去邑为朱。又望出吴郡。又《集韵》慵朱切,音殊。朱提,县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考证:(国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败於邾。)谨照左传原文 歌改诵。”
弦弦:《寅集下·弓字部》《广韵》《正韵》户田切《集韵》《韵会》户千切,□音贤。《说文》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也。《仪礼·乡射礼》有司左执弣,右执弦而授弓。又半月曰弦。《释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前汉·律正志》淳于陵渠复覆太初正,晦朔弦望皆最密。又国名。《春秋·僖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注〉弦国在弋阳軑县东南。又姓。《广韵》风俗通云:弦子后。《左传·僖二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哀四年》齐□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问弦多以琴。又脉数曰弦。《史记·仓公传》脉长而弦。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汉·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薮曰弦蒲。〈注〉在汧县,又雍州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又与弦通。《礼·文王世子》春诵夏弦。《乐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磬磬:《午集下·石字部》“(古文)硜《唐韵》苦定切《集韵》《韵会》诘定切,□音罄。《说文》乐石也。籀文作殸,象县虡之形,殳击之也。《五经要义》磬立秋之乐。《白虎通》磬者,夷则之气,象万物之成。《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叔之离磬者,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注〉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倨句也。又编磬,特磬。《□用之曰》叔之离磬,特悬之磬也。《三礼图》股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笋虡,谓之编磬。又笙磬,颂磬。《周礼·春官·眡了》掌凡乐击颂磬笙磬。〈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或作庸。庸,功也。又玉磬,石磬。《书·益稷》戛击鸣球。《礼·明堂位》拊搏玉磬。《左传·成二年》齐侯使賔媚人,赂以纪甗玉磬。《鲁语》臧文仲以玉磬如齐告籴。《礼·乐记》石声磬磬以立辨。《书·禹贡》泗濵浮磬。〈传〉泗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澔曰:玉磬,天子乐器。诸侯当击石磬,故郊特牲以击玉磬为诸侯之僭礼。又磬控。《诗·郑风》抑磬控忌。〈注〉骋马曰磬,谓使之曲折如磬。止马曰控,谓有所控制不逸。又磬折。《礼·曲礼》立则磬折垂佩。〈疏〉带佩於两边,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倨句磬折。〈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又《礼·文王世子》磬于甸人。〈注〉缢之如县乐器之磬也。又掉磬。《韵会》齐人相绞讦为掉磬,北海人以激事为掉磬。又与罄通,垂尽也。《鲁语》室如县磬。《左传》作县罄。又《集韵》弃挺切,音謦。击石声。又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孙楚诗》鹦鹉能言,泗濵浮磬。衆[音zhòng]人所翫,岂合物情。考证:(《周礼·春官·眡了》掌凡乐击笙磬颂磬。)谨照原文笙磬颂磬改颂磬笙磬。(《礼·明堂位》搏拊玉磬。)谨按明堂位拊搏是乐器,与虞书搏拊不同,今照原文搏拊改拊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