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òu méi cù yǎn
成语简拼:ZMC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皺眉蹙眼
成语解释
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不满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皱眉蹙眼”几个大字。
(2)臭臭不会写成语“皱眉蹙眼”的最后一个字。
(3)媚媚写不出成语“皱眉蹙眼”,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4)神星中学的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皱眉蹙眼”。
(5)夏童叔叔给告媛和銨粲讲述了“皱眉蹙眼”的成语故事。
(6)彬彬气得皱眉蹙眼。
(7)前往海南省儋州市排浦中学的小面包车上,余昌大哥哥给玟璋和雅心讲了『皱眉蹙眼』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皱眉皱眉:[zhòuméi] 双眉紧蹙。表示不悦、忧虑等的神态。
皱皱:zhòu(1)皱纹:上了年纪脸上就会起皱。(2)起皱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衣裳皱了。
眉眉:méi(1)眉毛。(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
蹙蹙:cù 1、<形>紧迫;窘迫。《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政事愈蹙。』2、<动>紧缩;紧皱。《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3、<形>局促不安。《荀子·富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4、<动>通『蹴』。踢;踩。苏轼《申王画马图》:『扬鞭一蹙破霜蹄。』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新进士集于月灯阁为蹙鞠之会。』[蹙蹙] 局促不得舒展之意。《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靡所骋。』[蹙頞] 愁苦貌;即皱眉头。《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蹙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蹙金] 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路皱缩起来。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孔雀银麒麟。』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皱皱:《午集中·皮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侧救切,音绉。《玉篇》面皱也。《增韵》眉攒也。又《类篇》皵也。《韩愈·南城诗》烂熳堆众皱。《朱子注》谓高陵深谷如皱物蹙摺之文耳。又《孟郊·南城联句》红皱晒檐瓦。《许彦周诗话》红皱是说乾枣。又《集韵》葘尤切,绉平声。革文蹙也。与□同。又《贯休湖头别墅诗》饥□掀菱壳,新蝉避栗皱。〈注〉皱栗,蓬也。叶上头下休。《玉篇》亦作□。《字汇补》亦作□。俗作□。
眉眉:《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悲切,□音麋。《说文》目上毛也。《释名》媚也。有妩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阳立于二,故眉长二寸。〈注〉摄提二星颇曲,人眉似之。又《扬子·方言》东齐谓老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注〉豪眉也。又渠眉,玉饰之沟瑑也。《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又井边地曰眉。《前汉·游侠传》扬雄酒箴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注〉若人目上之有眉也。又姓。宋眉寿,明眉旭。又《韵会》通作麋。《大戴礼·主言篇》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蛾眉。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为名。○按《说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额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隶作眉,《字汇补》又作□□,非。
蹙蹙:《酉集中·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六切,音噈。《说文》迫也。《诗·大雅》今也日蹙国百里。《礼·礼器》不然则已蹙。〈疏〉则太急蹙。又《集韵》七六切。与蹴同。《礼·曲礼》蹙路马刍有诛。《释文》蹙,本又作蹴。又《广韵》蹙,近也。又通作顣。《孟子》已频顣曰。《朱传》顣与蹙同。又《集韵》仓正切,音戚。《类篇》蹙蹙,□小貌。《诗·小雅》蹙蹙靡所骋。〈笺〉蹙蹙,小之貌。《尔雅·释训》蹙蹙,鞠也。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