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成语简拼:YSBCD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十八層地獄
成语解释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最坏的处境
近义词
十八层地狱
成语示例
(1)皇帝的尊严真的要『升到三十三天堂,为玉皇大帝盖瓦』,臣民的自卑,也真的要『死到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柏杨《暗夜慧灯·没有伦理观念》
(2)…宗又道:『此是何处?』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太宗道:『是那十八层?』判官道:『你听我…——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北村中学的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十八层地狱”。
(2)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一十八层地狱”几个大字。
(3)彬瑞哥哥给昕琪和曦冉讲了“一十八层地狱”的故事。
(4)珂珂写不出成语“一十八层地狱”,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5)小军不会写成语“一十八层地狱”的最后一个字。
(6)前往白鹤九年制学校的车上,颢朔哥哥给窈微和筱宠讲解了『一十八层地狱』的故事。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地狱地狱:[dìyù] (1)某些宗教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对。(2)比喻受苦受难的地方。(3)黑暗、喧闹、混乱和坏人无法无天的地方。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十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八八:[bā] (1)七加一的和。八,数也。――《玉篇》;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八音克谐。――《书·舜典》;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2)常表次第,即第八。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又如:八世;八年。
层层:céng 1、<形>重叠的。《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2、<动>重复;反复。《<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3、<量>层。《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诗:『自缘身在最高层。』[层阿] 重叠的冈岭。沈约《从军行》:『江飔鸣叠屿,流云照层。』[层霄] 天空高远之处。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狱狱:yù 1、<名>官司;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名>监狱。《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3、<名>罪状。《狱中杂记》:『法应立决,狱具矣。』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十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八八:《子集下·八字部》《唐韵》博拔切《集韵》《韵会》《正韵》布拔切,□音捌。《说文》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徐曰》数之八,两两相背,是别也。少阴数,木数也。《玉篇》数也。又《集韵》补内切,音背。《赵古则六书本义》八,音背,分异也,象分开相八形,转为布拔切,少阴数也。又《韵补》叶笔别切,音□。《张衡·舞赋》声变谐集,应激成节。度终复位,以授二八。又《韵补》叶必益切,音璧。《张衡·西京赋》叉簇之所搀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巳猕其什七八。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国语称巴巴。《唐书·李怀光传》德宗,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考证:(《张衡·西京赋》叉簇之所搀捔,徒博之所撞□。)谨照原文徒博改徒搏。
层层:《寅集上·尸字部》《唐韵》胙棱切《集韵》《韵会》《正韵》徂棱切,□音曾。《说文》重屋也。从尸曾声。又《玉篇》重也,累也。凡物之重者,通曰层。又《增韵》级也,古通作曾。《史记·司马相如传》坌入曾宫之嵳峩。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狱狱:《巳集下·犬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玉。《说文》确也。从□从言。二犬,所以守也。《释名》狱,确也。确实人之情伪也。《玉篇》二王始有狱。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又谓之牢,又谓之圜土。《广韵》臯陶所造。《易·贲卦》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诗·召南》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星名。《史记·天官书》狱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