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观后感悟
www.16system.cn亮剑观后感悟
“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李云龙(《亮剑》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就是战无不胜的中国军人的生动写照,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借电视《亮剑》中的李云龙,谈谈自己对中国军人的敬慕之心。
李云龙何人?他是一位军人,一位拥有着铮铮铁骨的优秀的汉子。说到李云龙,就离不开八路军独立团。人马不多,战斗力不小。他为八路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八路军团长。凭一己之力,敢于叫板日本特种部队。最后,竟然把日本特种部队打得溃不成军。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古人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对于李云龙的评价,我想说一句话,就是重情重义、不畏生死、敢想敢做。为了魏和尚,他冒着被撤职的风险,一人带领全团剿灭整个土匪寨。正如他评价孔捷的一句话:我告诉你,孔二愣子……他自己确实脑子里缺一根筋,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实在在的愣头军人。
我爸是一位市级作家。虽然我读书不咋地,但确实算是懂事比较晚的人。庆幸的是:自己爱好文学,时常还写点文章,偶尔见诸媒体。从军的人,我这个大家庭里有三位,一位是我外公;二位是我大姨父;三位是我姐夫。就我个人而言,我的高四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桥高考复读学校,简称长桥高复,是一所军事化管理式的学校。名师、专家……见过不少,像我一类的学生,也见过很多。父母把我送到长沙读书,我曾经几度扛不住压力,受不住这般苦,想放弃复读。没咬紧牙关坚持,结果呢?高考很不理想。
高考是坐独木桥,千军万马都想冲过去。但是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到达彼岸。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第二次高卡发挥并不理想。只考到了一个普通的大学。我们那一届,理科班清华生有一位,文科班考进重本的也有,也有一位。我当时想我就像一片绿叶,在衬托鲜花而已吧!
但是,几年后呢?
俗话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孙猴子学成了通天的本领,但为什么他还是当不了玉皇大帝?恐怕大家都清楚。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过于争强好胜,会招来灾祸,否则就不会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亮剑》里的李云龙,有时候像个英雄;但更多的时候,他更像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抱负的革命军人。这是我对于《亮剑》这部电视剧的核心人物的理解与总结。
长桥高复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军事化的管理,更给予了我军纪如山的纪律观念。曾经看过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主要向人们传递了一个这样的理念:在西点军校里,你只有三种回答长官的方式:是,长官;不是,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长官!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动力,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奋斗精神!我曾经就读于国防科大附近,每天天刚亮,就听见国防科大的“天之骄子”在跑步与喊口号。偶尔感到自卑,但我知道,只要我能坚持努力,以后我就也会有自己的成就。
闲话休提。长桥高复的著名励志教育专家黄学文先生,曾经是一名特种侦察兵,经过我国特种部队的训练,自然与众不同。他对于长桥高复的管理,有他的独到之处,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精神。黄继光舍身挡机枪,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舍身炸碉堡。这就是英雄的中国军人。
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怀着对军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我不得不写下几行文字,一来表达自身对军人的敬佩;二来以此为契机,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最后我想说:“军人伟大,军魂永存!”,向军人致敬!
亮剑观后感悟
终于看完了新亮剑,虽少了些男子气,多了点书生气,但正因为多了点这个,升华了作品的内涵,新亮剑观后感。记得冯楠问赵刚:你选择了从军,从此校园里少了个才华横溢的书生,战争上却多了个杀戮无数的将军,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赵刚答曰:为了自由和尊严。我们这一代的书生在面对同样的境遇会如何选择,而我们又少了点什么。我想就是少了这种敢于面对现实,面对困境,甚至是面对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剧中谓之,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不会叫苦连天;“亮剑”精神是一种坚毅果断、契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更大的工作潜力;“亮剑”精神是一种谋定而动、坚决执行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战胜困难;“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集团队智慧,重拳出击;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气势,勇往直前。《亮剑》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面对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高度的执行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上,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所向披靡,成为真正的强者!
亮剑观后感悟
《亮剑》讲述的是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的传奇。李云龙是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在他的独特指挥下,山崎大队全部消灭。李云龙又会同国军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把守的县城,守备部队全军覆灭,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晋西北所以名声大噪,李楚成为好友。抗战胜利,李楚又相逢在淮海战场,二人差点同归于尽,田雨献出血液挽救了李云龙的生命。在李云龙出院时田雨答应了李云龙的求婚。朝鲜战争爆发,李云龙向上级请战,没被批准,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他由带着抵触情绪到虚心学习,他的野战经验得到了理论的升华。
首先的成功奠定了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基础,悲壮惨烈但不血腥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性格,李云龙,赵刚,楚云飞,魏和尚,秀芹、田雨等等,还有全剧的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或悲壮或舒缓的音乐都带给人很强的感染力。让我们了导领域了导演的功力和演员过人的演技。
英雄从来都是影视剧的主角,无论是历史题材的、武侠的还是现代的警匪片,英雄无处不在。古往今来,随着朝代的更替,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近代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等人无一不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金庸先生笔下的陈家洛、杨过、郭靖、乔峰、令狐冲等等武侠剧里的英雄人物也曾被人们所欣赏和痴迷;伏明霞、江姐等等女英雄形象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英雄们无不一腔正义,大义凛然,是人们追随的精神的偶像。可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为人桀骜不驯,指挥若定,心理素质稳定,枪法准刀法狠,对从不感兴趣,大智大勇,不拘小节,粗中有细,有仇必报,从不吃亏,爱喝酒,讲粗话,也有不听军令的时候,使他的上司对他又爱又恨。这样一个“泥腿子”出身的英雄和我们印象中的英雄大相径庭,可是观众依然没有因为他的满口粗话,做事不循规蹈矩而排斥他,却出乎意料的钟爱他。
在《亮剑》中和李云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人物,一位是独立团的政委赵刚,这是一位十分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想象,说他典型,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知识渊博,为人沉着冷静,顾全大局,浑身充满了梦想,是典型的梦想主义者。当冯楠问他为什么愿意放弃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而成为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的时候,他说是为了“尊严和自由”;他刚到独立团的时候和李云龙之间并不能够友好的交流,一个是粗人,一个是白面书生,场面可想而知,可是随着交流的深入,彼此都改变了对对方的看法,到最终成为了能够为对方挡子弹的生死兄弟,让我们感受到了发自肺腑的兄弟情谊。另外一位是国民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他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严格的军事训练,本身也有着很强的军事指挥本事,他和李云龙同是英雄,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互相欣赏,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只可惜到了内战的时候也不得不战场上相见,可是两个人却都不恨对方,因为他们明白只是信仰不一样而已,并没有对错。
赵刚是经过中华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知识分子许多的闪光点,沉稳,顾全大局。但相比较而言,李云龙这个人物形像更有特点,或者说特点更加的突出,在赵刚和楚云飞身上都多了一份中庸的气质。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十分的地位,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多了一些条条框框,少了像李云龙这样的桀骜不驯,可是这是一个讲求个性张扬和自我的时代,而李云龙这样一个另类的英雄能够说是刚好迎合了观众的心里。使得观众对于李云龙的鲁莽和冲动都给了最大的包容心。
李云龙的人生信条就是“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那里的亮剑精神能够说是这部电视剧的魂之所在。开始时,李云龙所理解的亮剑精神就是像古代的侠客尽管遇到了一个比自我剑术好的人,明知必死无疑,但依然要敢于亮剑。到结局的时候,他的亮剑精神得到了升华,“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我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性格和气质是这只不对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们的军魂……亮剑精神就是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里,李云龙重新诠释了他的亮剑精神和战斗精神,让观众也自觉的和不自觉的热血沸腾。尽管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十分另类,也迎合了观众那种日夜凸显的自我意识,可是就我各人而言,我觉得李云龙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的亮剑精神。
中国古代,有一种十分盛行的“隐士”文化,知识分子饱读诗书,但适逢乱世,他们为社会制度黯然神伤,悲天悯人,同情百姓,但就是少了一点牺牲和亮剑精神。从来不争取,鲁迅先生反思国人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确实是事实,我们就是少了亮剑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很多知识分子饱读诗书,可是很可悲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却数不出几个。像谭嗣同这样为革命呐喊和流血牺牲的人确实很少。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多少像孔乙己这样的人,这难道不可悲吗。就算是在今日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们在职场里,在仕途上也没有想说就说的时候,该你的依然没有争取的情景,我们依然缺少了那一份亮剑精神,于是李云龙成为了人们心底里感情释放点。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情感完全被李云龙感染,当妻子芹被山本一木抓走以后,他没有得到上级大安排就要去攻打平安县城,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说,要把这事说成是是解放平安县城,可是李云龙大喝一声:“老婆被人抓走了,连个屁都不放,还是爷们吗,就是为了这个理由”,我们会被他的豪气和真诚所感动。
当他的兄弟魏和尚被土匪杀了之后,尽管明白这批土匪已经被被八路军编制了,立刻要上战场参加抗日战争,可是,李云龙有仇必报的性格使他不顾一切端了土匪的窝。
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有一个我十分推崇的人物就是李云龙的前妻秀芹,李云龙的独立团住在赵家裕,秀芹是赵家裕的一个农家姑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和李云龙在慢慢的接触当中就爱上了李云龙,这是一个十分简单和直爽的姑娘,他大胆的向李云龙表白,可是战争年代,明天尚不知生死,李云龙于是有所顾忌,最终在赵刚的安排下才得以成婚,只是在新婚之夜,鬼子夜袭独立团,抓走了秀芹,独立团只剩下八个人逃出来,政委赵刚身受重伤,李云龙随后召集人攻打鬼子所在的县城平安。最终,山本一木走投无路,便用秀芹做要挟,要李云龙退兵。一瞬间,李云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妻子的命,一边是无数兄弟的命,可是此时的秀芹开口向李云龙喊道:“李云龙,你开炮啊,别让我看不起你”,就在那一瞬间,秀芹这个人物变得高大,这个农村姑娘的大义凛然和爱国主义情怀并不比李云龙矮小,也不比任何一个抗日英雄矮小。
剧情到那里已经到达了一个高潮,李云龙疯了般的喊“开炮”,镜头对准城楼,被瞬间炸毁,下一个镜头再切换到李云龙,只见,李云龙已经僵直,看到自我的战友向前冲和满天的呼喊声,唯独李云龙不动了,在加上十分悲壮的背景乐,这组镜头把爱国主义精神与儿女情长的交融与碰撞表现得得淋漓尽致。
一卷胶片,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仅有那些动人的故事才能带给观众感动,才能带给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