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敬无文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ì jìng wú é成语简拼:ZJWE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至敬無文
成语解释
敬:崇敬;文:修饰。真正的敬意无需用客套的形式来表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斯皆至敬无文,贵诚重质。(《隋书·礼仪志》)
成语造句
(1)奔赛中学的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至敬无文”。
(2)斌斌不会写成语“至敬无文”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至敬无文”几个大字。
(4)茂军大哥哥给蔓莉和歆玥讲解了“至敬无文”的典故。
(5)小昊写不出成语“至敬无文”,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6)在前往天波杨府的地铁上,繁奶奶给孙女和小孙子讲解了『至敬无文』的故事。
成语出处
《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至至:zhì 1、<动>来到;到达。《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形>达到顶点。《订鬼》:『二者用精至矣。』3、<形>周到。《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副>极;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连>至于。《原君》:『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至如] 至于,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至于] (1)达到。(2)达到……的结局。(3)连词,表示别提一事。
敬敬:jìng 1、<形>严肃;慎重。《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2、<动>严肃慎重地对待。《谏太宗十思疏》:『忧懈台则思慎始而敬终。』3、<动>尊敬;敬重。《<指南录>后序》:『北虽貌敬,实则愤怒。』4、<名>敬意。《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5、<形>恭敬。《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文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至至:《未集下·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脂利切《正韵》支义切,□音挚。《说文》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玉篇》来也。《诗·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礼·乐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注〉至,来也。又《玉篇》达也,由此达彼也。《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诗·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极也。《易·坤卦》至哉坤元。〈注〉至谓至极也。又《系辞》易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故曰:至人无己。〈注〉至极之人。又善也。《礼·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注〉至,犹善也。又大也。又《易·复卦》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注〉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长至,是日书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长于是而极,故曰日长至,至取极至之义。吕览十二纪:仲夏月,日长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长至,是日书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过此书漏即四十二刻。日之长,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长至。至取来至之义。礼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长日之至是也。然吕览於仲冬则又曰日短至。黄震曰:世俗多误冬至为长至,不知乃短至也。据此说,短至宜为冬至,亦谓之日长至者,阳之始长也,扶阳抑阴之义也。又至掌,虫名。《尔雅·释虫》蛭蝚至掌。《亢仓子·臣道篇》至人忘情。又《集韵》《韵会》□徒结切,音咥。单至,轻发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单至。又《韵补》叶职日切,音窒。《诗·豳风》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又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拟古诗》日期久不归,乡国旷音辉。音辉空结迟,半寝觉如至。叶上期丝。
敬敬:《卯集下·攴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居庆切,音竟。《说文》肃也。《释名》敬,警也。恒自肃警也。《玉篇》恭也,慎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书·洪范》敬用五事。《周礼·天官·小宰》三日廉敬。〈注〉敬,不解於位也。《礼·曲礼》毋不敬。〈注〉礼主於敬。《左传·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论语》修己以敬。又《后汉·周燮传》安帝以□纁羔币聘燮,燮因自载到颍川阳城,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注〉送敬,犹致谢也。又姓。《广韵》□敬仲之后,汉有扬州刺史敬歆。又《韵补》叶居卿切。《曹植·车渠椀赋》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尤敬。虽离朱之聪明,犹炫耀而失精。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文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