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ùn dú ér cáng
成语简拼:YDE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韞匵而藏
成语解释
韫匵: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成语示例
(1)晋楚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匵而藏。(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韫匵而藏”几个大字。
(2)京大爷给陶陶和滨滨讲了“韫匵而藏”的历史典故
(3)牛牛写不出成语“韫匵而藏”,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4)先源第一中学的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韫匵而藏”。
(5)小茗不会写成语“韫匵而藏”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韫韫:yùn <动>藏。《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引] 怀有。刘孝标《辩命论》:『韫奇才而莫用。』[韫藉] 同『蕴藉』,含蓄宽容。
而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6)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5、<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藏藏:cáng 1、<动>收藏谷物。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藏。』2、<动>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动>隐藏;私藏。《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藏伪章。』zàng 1、<名>贮藏财物的地方;仓库。苏轼《赤壁赋》:『是造物者无尽藏也。』2、<名>通『脏』。内脏。《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命] 亡命,不顾性命。《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藏作奸剽攻。』[藏怒] 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焉,不宿怨焉。』[藏拙] 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吹竽久混真。』2.自谦之词。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若有所成甘守株。』[藏府] 1.府库。班固《汉书·文三王传》:『及死,藏馀黄金尚四十万馀斤。』2.同『脏腑』。《素问·脉解》:『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间。』
韫韫:《戌集中·韦字部》《广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音温。《玉篇》赤黄之间色也。《广韵》赤色。又《玉篇》裹也。又《集韵》韣也。又《广韵》于粉切《韵会》《正韵》委粉切,□音恽。《广韵》韫椟。《论语》韫匵而藏诸。〈注〉韫,藏也。《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又地名。《韩诗外传》子路与巫马期薪於韫丘之下。
匵匵:《子集下·匚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音独。《说文》匮也。《广韵》函也。《前汉·五行志》乃匵去之。〈注〉师古曰:匵,匮也。又《韵会》匵通作椟。《前汉·杨王孙传》窾木为匵。〈注〉师古曰:匵即椟字。
而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藏藏:《申集上·草字部》(古文)匨《唐韵》昨郞切《正韵》徂郞切,□音鑶。《说文》匿也。《易·乾·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又蓄也。《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注〉藏莨,草中牛马刍。又才浪切,音臓。《礼·月令》谨盖藏。《晋语》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也,不从。又与臓通。《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注〉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肠、小肠。〈疏〉正藏五者,谓心、肝、脾、肺、肾,□气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说文》《汉书》通用臧。考证:(《晋语》文公之出也,竖豆须守藏者也。)谨照原文豆改头。(《周礼·天官·医师》参之以九藏之动。)谨照原书医师改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