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n jǐng ér wàng
成语简拼:YJE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引頸而望
成语解释
引颈: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渴望
近义词
引首以望、引领而望、翘首以待
成语示例
(1)枚喜悦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七十三首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引颈而望”几个大字。
(2)小策写不出成语“引颈而望”,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3)小含不会写成语“引颈而望”的最后一个字。
(4)轩轩叔叔给缨诗和衍文讲解了“引颈而望”的历史故事。
(5)永新县烟阁中学的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引颈而望”。
(6)枚喜悦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见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七十三首。
(7)在前往鹤岗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公交车上,贺霖大哥哥给紫研和思珩讲述了『引颈而望』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引引:yǐn 1、<动>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引弦而战。』2、<动>延长;伸长。《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3、<动>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4、<动>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5、<动>带领。《垓下之战》:『项王乃复引兵而东。』6、<动>招出;牵连。《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7、<动>拿;举。《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8、<动>招引;引来。《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9、<动>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10、<动>掉转。《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11、<动>延长;延续。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忽替引之。』12、<动>伸着。《中山狼传》:『引首顾曰。』13、<动>援引;引录;引用。《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4、<动>荐举。《史记·魏其武安侯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15、<动>承认;承担。《三国志·吴志》:『权引咎责躬。』今有『引咎辞职』。16、<量>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17、<名>序言。《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经引。』[引决] 自杀。
颈颈:jǐng 1、<名>脖子的前部。《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名>泛指脖子,颈项。《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而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6)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5、<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望望:wàng 1、<动>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动>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3、<动>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4、<名>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名>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 仰视的样子。
引引:《寅集下·弓字部》《唐韵》余忍切《集韵》《韵会》《正韵》以忍切,□音蚓。《说文》开弓也。《徐铉曰》象引弓之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维体防之,引之中参。又《广雅》演也。《易·系辞》引而伸之。又《尔雅·释诂》长也。《释训》子子孙孙引无极也。《书·梓材》引养引恬。又相牵曰引。《礼·檀弓》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注〉牵引进之,同于己子。《史记·秦始皇纪》诸生转相告引。又《集韵》导也。《史记·韩长孺传》奉引堕车,蹇。〈注〉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又却也。《礼·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注〉引,却也。又相荐达曰引。《史记·魏其侯传》两人相为引重。〈注〉相荐达为声势。《后汉·张皓王龚传论》显登者以贵涂易引。又服气法曰道引。《庄子·刻意篇》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史记·留侯世家》道引不食谷。又治疾法有挢引。《史记·扁鹊传》鑱石挢引。〈注〉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又十丈为引。《前汉·律正志》其法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引者,信也。〈注〉信读曰伸,言其长。又《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又《集韵》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归引。又引古作□。
颈颈:《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居郢切《集韵》《韵会》经郢切《正韵》居影切,□音景。《说文》头茎也。《释名》颈,径也,径挺而长也。《广韵》颈在前,项在后。《礼·玉藻》头颈必中。又凡物之领皆曰颈。《礼·玉藻》韠其颈五寸。〈注〉颈,中央也。又《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正义》七星为颈,一名天都,以明为吉,暗为凶。宋均云:颈,朱鸟颈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参分其兔围,去一以为颈围。五分其颈围,去一以为踵围。〈注〉颈,前持衡者。踵,后承轸者也。又《广韵》巨成切,音□。义同。考证:(《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负官,主急事。)谨照原文负官改员官。
而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望望:《辰集上·月字部》《唐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朢省声。《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又《诗·大雅》令闻令望。〈疏〉为人所观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赵岐注》惭愧之貌也。《朱传》去而不顾之貌。又《博雅》覗也。《韵会》为人所仰曰望。又责望。又怨望。又祭名。《书·舜典》望于山川。〈传〉皆一时望祭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义同。《诗·小雅》万夫所望。《释文》协韵音亡。又《释名》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易·小畜》月几望。《左传·桓三年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韵会》从壬,伪从王。《说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