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欲罢不能》读后感

www.16system.cn 2022-07-04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好范文网分享的《欲罢不能》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欲罢不能》读后感

  接触这本书,是多种因素促使的一个契机,因为工作原因,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会有家长反映,孩子们玩儿手机影响学习,有个我记忆深刻的案例,一个家长反映他的孩子在家长睡着之后,偷拿家长的手机放在被窝里玩儿一夜,在早上五六点家长醒来之前偷偷的放回去,家长醒来摸摸手机是热的,才判断出来孩子偷玩儿了一夜。

  第二个案例,我自己的孩子,自幼是不让玩儿手机的,平板和电视,也是尽量控制时间。一个暑假,亲戚家来了个小哥哥,我的孩子跟着他接触了游戏,一周之后我就发现,两个孩子谈到游戏,类似于成年人的“意气风发,两眼发光”,明显的,游戏对孩子,有着太深的吸引了,着魔了一般,换种说法,让我想到了“电子海洛因”。从我观察到这个现象开始,我禁止了两个孩子的平板,碰也不许碰,藏了起来,我的孩子不在对平板念念不忘,是在我禁止平板几乎半年之后。想想着实可怕,一周上瘾,半年戒掉。

  除却孩子们身上看到的案例,其实成人的屏幕时间过长的,比比皆是。这些因素促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问题产生了,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是看这本书的动机。

  《欲罢不能》是一本揭秘和解读以及解决“行为上瘾”的书,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透过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一日日的被手机困于屏幕之上的表现,去试图看清楚背后所隐藏的理论以及动机,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尝试着,学以致用。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行为上瘾是什么?上瘾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如何远离行为上瘾。用行为上瘾做好事。

  作者从毒品的药物上瘾,引入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解读了药物上瘾和行为上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说明了,无论药物上瘾还是行为上瘾,对人的大脑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孩子。

  那么,上瘾的体验一般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呢?有六个因素。

  一、诱人的目标

  现在,很多游戏,诸如可穿戴设备这些东西,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目标。其实这个目标有些类似于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域”,就是我们设定的恰当难度的学习目标,教师行业通常说的“蹦一蹦摘桃子”。

  二、积极的反馈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小孩子进电梯喜欢摁按钮,特别皮的小孩还会全摁掉。为什么小孩那么爱摁电梯的按钮呢?因为摁它会亮,这个就是即时的反馈。

  对于反馈的追求,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弱点。作者说,点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可卡因。很多人将自己在Facebook或者微信等上面收获的赞当成财富,甚至会为了别人不给自己点赞苦恼。联系日常教学工作,孩子做出行为和动作,我们都要及时给一个评价或者反馈,一个小小的反馈,会对后来孩子这个行为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引领作用,作业和行为反馈,都是如此。

  三、毫不费力的进步

  《超级马里奥》这个游戏风靡全球,它是由一个叫作宫本茂的日本游戏设计师设计的。这个游戏非常容易上手,操作简单,玩家毫不费力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进步,因此得到很多玩家的青睐。就像打游戏充值买装备,只要充值或者买更好的装备,你就能获得继续游玩的时间或者直接闯关成功,这种毫不费力的进步会让很多人沉浸其中,将腰包掏空。

  四、逐渐升级的挑战

  作者提到,有一个叫作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的人,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就是风靡全球的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上手简单,但是会越来越难,一级一级地增加挑战。面对这种逐渐升级挑战的模式,玩家的自控力失效了,人们为了挑战更高的难度,将大量时间消耗在上面。

  五、未完成的紧张感

  提到未完成的紧张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叫作蔡加尼克效应。所谓蔡加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体验比已完成的体验更多地占据了我们的脑海。

  六、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比如追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完整的片段往往会被掐断,后半部分放在下一集播放,心痒难耐的观众就会忍不住一集一集地看下去。

  刷屏时代,各种程序以及游戏运营和推广背后的团队,深知这些理论,设计出一个个,一款款让人“欲罢不能”的应用。时代以及流行一时的东西,带给大家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带给时代众人的弊端,却容易被主动忽略。但是我们却只能,也最好适应时代却不盲从。所以尝试着去了解如何远离行为上瘾,以及更重要的是,用行为上瘾做好事。

  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团队可以用理论设计出“欲罢不能”的游戏,不妨拿来一用,试图设计让学生“欲罢不能”的授课和班级管理模式,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上瘾不是病,相反,上瘾是未能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和一组短期内可安抚该需求(但长期而言有害)的行为。所以,无论为师,还是为家长,及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欲罢不能》读后感

  读(欲罢不能)这本书后,明白了什么叫欲罢不能。想停但是停不下来。

  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令我们上瘾的时代。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环境文化的问题,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副作用,我们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只要搞明白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可以避重就轻,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这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行为上瘾是什么?告诉我们,行为上瘾的兴起、心瘾、生物学机制。

  第二部分,上瘾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大部分人看了这一部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主要是通过诱人的目标、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毫不费力的进步、逐渐升级的挑战、未完成的紧张感、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第三部分,如何远离行为上瘾?主要是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改变习惯和重新构建行为,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第四部分,用行为上瘾做好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或多或少的都是行为上瘾者,有的是手机控,有的是购物狂,有的是追星族,有的是游戏迷……。我本人是一个手机控。无时无刻盯着手机,原来喜欢微博,后来喜欢西瓜视频,现在喜欢抖音,晚上睡觉前玩两个多小时,放下了又拿起来了,好像手机长到手上一样,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摸手机。但是,我心里清楚,就像书里面讲的,既然离不开手机,内容我可以控制。除了做家务,有时间看看书,用手机做运动(Keep),抖音上学习英语,睡觉时候,听一听(得到),听一听樊登读书……。

  第四部分讲到用行为上瘾做好事。美国有一个网站,把孩子学习单词和捐助活动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打游戏一样,设计的有关卡,答题正确奖励一粒米,一开始用的是小木碗,米多了以后,变成一堆一堆的,这样也打游戏了,也做好事了,一举两得。还有一家公司发明了空壳手机,从物理感受上和玩手机一样,但是,看到的东西都是现实世界里面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回到现实世界。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郑州书友会组织的饥饿游戏——同读一本书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把有意义的事情,让它有趣了,利用游戏化的办法,把一件反人性的枯燥的读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每一个参与的人欲罢不能。这里面有目标,有书友们的及时积极反馈,有逐渐升级的挑战,每天打卡100字,豆瓣评论要500多字,未完成的紧张感,一天不打卡都很紧张,打卡晚了都会紧张,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就是最后的翻转课堂,这个互动真是令人痴迷,积极参与进来的人,既学习了别人的分享,又不把自己的分享给别人,做到了良好的互动。这一点要非常感谢班长,班长助理。

  《欲罢不能》读后感

  什么是上瘾?读过本书之后,我将上瘾行为简单定位成:人们知道目前做的事情如果继续长期进行会有害于自身,却因为行为惯性,继续该行为,最终导致自身受害。

  上瘾行为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吸烟、喝酒、吸毒会上瘾,锻炼、购物、上网也会上瘾。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技术带给人们不可复制的便利,但同时令人无法忽视的负面影响-行为上瘾也随之而来,以前很多中年老年人在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玩起游戏来没完没了,但是如今当智能手机在中老年市场兴起后,中老年朋友也快速被智能手机攻陷,成为鸡汤和谣言的重灾区。人们的上网时间快速增长,低头族由原来的青少年群体迅速向儿童、老人等边缘化群体蔓延,手机成为行为上瘾最有力的载体,从原来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变成了令人欲罢不能的魔鬼。

  书中对追剧上瘾做了介绍,提到了一个名词:绊子,利用人们完成事物后才会放下事物的心态,对人们下绊子,令其上瘾。这一方法正是当今电视令人欲罢不能的有力武器。精彩预告利用人们渴望探索新物、对事情追根问底的惯性使电视剧情在大结局前永远不会结束;电视自动续播(减少了手动换下一集环节)使人们忘却了观看时长,一心徜徉在天马行空的电视剧情,日复一日,时光却悄然离去。

  书中介绍了摆脱行为上瘾的好方法:其一,远离令自己上瘾的环境,书中以美国老兵戒毒与游戏少年戒网瘾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远离原有上瘾环境的正确性,其二,构建改变自身习惯的行为,将原有坏习惯代替。

  虽然行为上瘾侵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相信只要加强自身生活习惯的培养,张弛有度,合理的利用虚拟世界,我们一定能摆脱令人欲罢不能的行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