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山残水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ng shān cán shuǐ成语简拼:SSC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剩山殘水
成语解释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
近义词
剩水残山、残山剩水
成语造句
(1)彬彬写不出成语“剩山残水”的拼音。
(2)冠英初中的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剩山残水”。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剩山残水”几个大字。
(4)小明不会写成语“剩山残水”的最后一个字。
(5)曌伟大哥哥给撵嫣和霜梅讲述了“剩山残水”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剩剩:shèng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残残:cán 1、<动>杀害;伤害。《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2、<名>害;祸害。《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3、<名>残暴为害的人。《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4、<形>残缺;残破。《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5、<形>残余;剩余。《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残喘] 1.垂死时仅存的喘息。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乎?』2.指衰病垂绝的生命,馀生。郝经《云梦》:『何时结茅屋,老吟寄残。』[残骸] 人或动物不完事的尸骨。[残红] 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残点绿苔。』[残魂] 1.指残生。2.魂魄。[残客] 剩下来的客人。[残戮] 杀戮。[残氓] 遗民。[残山剩水] 指山河不全,国土分裂。[残生] 1.糟蹋自己的生命。《庄子·骈拇》:『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伤性均也。』2.剩余的生命;晚年。杜甫《草堂》:『饮啄愧残,食薇不敢馀。』[残夷] 杀戮;伤害。《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遭王莽之乱,计其残灭亡之数,又复倍乎奏、项矣。』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剩剩:《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食证切,音乘。长也。《玉篇》不啻也。《高适赠杜二拾遗诗》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残残:《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昨干切《集韵》《韵会》财干切,□音□。《说文》贼也。《诗·小雅》废为残贼。《孟子》贼义者谓之残。又《释名》残,践也。践使残坏也。《书·泰誓》残害于尔万姓。又《史记·樊哙传》残东垣。〈注〉谓多所杀伤也。又恶也。《书·泰誓》取彼凶残。《史记·陈余传》为天下除残。又放逐也,杀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则残之。《扬子·方言》□杀也。晋魏河内之北,谓□为残。□音廪。或洛感反。又食余也。《杜甫诗》残杯与冷炙。又煑肉之名。《张协·七命》鷰□猩唇,髦残象白。〈注〉髦,髦牛也。残白,盖煮肉之异名。《崔駰·博徒论》□臛羊残。又残缺也。《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专已守残。〈注〉师古曰:专执已所偏见,苟守残缺之文。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宝。又恶马曰残马。《扬子·方言》南楚凡人残马谓之钳。又贪暴吏曰残吏。《后汉·明帝纪》残吏放手。又五残,星名。《史记·天官书》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正义曰》五残,一名五锋。《前汉·艺文志》有《五残亲变星》二十一卷。又与戋通。《易·贲卦》束帛戋戋。〈注〉引子夏《易》束帛残残。又《魏志》辰韩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之人也。又脍残,鱼名。《皮日休诗》分明数得脍残鱼。又《高僧传》明瓒禅师,性懒而食残,号懒残。又《韵补》叶财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赋》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諐。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又《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少也,水之少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类皆以戋为义。○按残义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记於此。考证:(《崔駰·博徒论》□曤羊残。)谨照原文曤改臛。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